专家:中国常规武器落后美20年 须坚持核威慑
孙培松:中国必须坚持核威慑理论
中国必须坚持核威慑理论。没有真实可靠的战略性威慑力量,中国的“和平崛起”只能是一种理论上的追求。
在美国保守战略家的观念中,“一个大国总是通过赢得或输掉一场战争来应对另一个大国的崛起”。这实际上也是种美国历史观。无论从美国“重返亚太”的内容看,还是近期“再平衡”的说法,都有以军事力量“看住中国”的明确战略指向。
其实,在“重返亚太”口号出现以前的2002年,美国已把5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从大西洋调到了太平洋,“以改变海基威慑力量的焦点,加大对中国目标的覆盖”。至2008年,超过60%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威慑性巡航在太平洋,而上世纪80年代这个比例为15%。针对中国的军事准备随奥巴马执政变得高调而公开:加强与传统盟友的关系并和新盟友构筑军事网络,计划通过多方向多层次的部署把军力摆向中国周边的各个战略要点。
按照力量均衡的观点,中国需要向北美和加勒比地区驻派军队加以应对,以达到所谓的“平衡”。但目前中国无法和美国实行对等军事竞争。因此,中国需要有拿得出手的看家武器。中国的常规武器虽然获得快速发展,但总体上和美国相比仍然有近20年的差距。所以具备适当且可靠的核反击能力是必需的。
有效的核威慑需要具备天空陆地和海洋三位一体的运载能力。美日达成了在日本南部增设海基X波段雷达以对付中国的协议。若再在菲律宾加以部署,就和关岛在中国面向太平洋的正面形成战术上的后三角形态,且把台湾也置于美国反导系统中。所以,在核威慑力量建设中,中国需要把美国反导系统造成的风险,作为长期战略重点加以考虑。
只有核武器能迫使美国必须找到战争以外的其他方式与中国竞争。如果没有威慑能力,中国的安全就只能仰赖美国的善意和克制。而从美国的政治伦理和历史中,看不出它具备这种美德。
奥巴马曾提出无核世界构想。但对于核大国来说放弃核武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可以迅速重新制造出来。
中国对发展核武一直采取极为克制的态度,但中国发展适当的核力量源于对拥有绝对核优势的美国的警惕。▲(作者是江苏连云港发展研究院院长)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