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亲历辽宁舰上72小时:歼15着舰轰鸣震天撼地(2)
23点50分,我找到罗阳住的舱室。门虚掩着,我敲了一下就进去了。这是个双人间,上下铺。他在床上和衣而卧,灯光较暗,看不清他的脸。桌子上的资料摊开着,那个小本子倒放在上面,封底上有他写的一行字:航空报国从来不是荣誉,而是责任。他肯定很累了,明天还有更繁重的任务。我没有惊动他,悄悄离开了。
第三天,24日,继续进行歼-15着舰试验。三个架次又是把把成功!
12点03分,最后一个架次成功着舰,稳稳停在甲板上。人们涌上甲板,争着与飞行员握手、拥抱。
有人问飞行员:“感觉怎么样”?
飞行员响亮回答:“很好” 。
很多人问:“飞机怎么样”?
飞行员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很好,很好!”
这是一个欢乐的下午,欢乐的不眠之夜。
20点,匆匆吃罢晚饭的罗阳,抓起小本子,又去转舱室了。他庆祝成功的方式,居然是拜师、讨教。
他敲开试飞部门负责人的房门,开门见山地问:“飞行员有什么感受?体征数据有哪些变化?”
对方认真回答,他认真地记。
他感慨道:“我们造飞机的,一口气也不能歇呀。我现在满脑子想的,就是让舰载机尽快上舰,让我们的航母尽快形成战斗力!”
23点,我送审新闻片,各系统的老总聚在一起看,会议室里挤满了人。罗阳站在后面,冲我笑了笑,两只手交叉在胸前,把小本子抱在怀里。
后半夜审片结束时,我没看到罗阳,不知他什么时候离开了。我抱着电脑经过他的舱室,没忍心敲门打扰他。现在回想,那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很不舒服了。
第四天,25日,辽宁舰返回港口。
6点,罗阳没有像往常一样按时起床。同事问他:“罗总,你怎么了?”他轻声说:“不太舒服,胸口闷得慌。没事,躺一会儿就好了。”
8点30分,辽宁舰拉响几声短促的汽笛,航母要靠岸了,许多人跑上甲板。码头上锣鼓声、鞭炮声清晰可闻。有同事跑到罗阳的房间说:“罗总,上去看看吧,你们书记和兄弟们在码头上招手呢!”他强挺着起来,走出舱室10米远,扶着墙停住了,“我不去了,一会儿上岸就见着了。”
9点,辽宁舰停靠码头,人们开始离舰。
罗阳拖着行李箱走出舱房。小战士想帮他提行李箱,他说:“谢谢,我自己来”。他走到舷梯口,迈上两级台阶,吃力地停了下来,回头请小战士帮他提行李箱,让小战士搀扶着上了甲板。
沈飞迎接罗总的队伍排了很长,但他没有按惯例跟大家热烈拥抱,只跟前几个人握握手。沈飞的同志事后说,他们当时非常奇怪:罗总从来不这样啊!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个镜头……
9点30分,罗阳一进到宾馆房间,就倒在床上,沈飞的同志们问:“罗总你怎么了?”他勉强回答:“胸口难受”。大家立即将他送往医院。9点40分,车离医院100米时,他昏迷过去。医生拼命抢救了3个多小时,12点48分,他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他应该出现在庆功宴上,和大家一起开怀畅饮,但庆功宴上没有他的身影……
他应该出现在欢庆的人群中,和大家一起尽情欢笑,但欢庆的人群中没有他的身影……
罗阳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怀念。他对祖国的贡献,人们将永远铭记!
11月27日10点,辽宁舰长时间鸣响汽笛,官兵在飞行甲板整齐列队,以高规格的礼仪,向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航空英雄罗阳行军礼,表达崇高的敬意!(中央电视台军事部记者 倪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