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夜战物资保障:弹药箱贴荧光牌 驾车靠红外
沈阳军区某应急保障旅综合物资营创新战时保障模式——
夜战:粮草官的“必修课”
潮头观澜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我军训练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时不我待。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创新战时保障模式成为提高战场保障效益的突破口。
现代战争打的是后勤保障,全天候作战呼唤全时空补给新模式。联勤部队作为“粮草官”,不仅要完成好白天的保障任务,还必须能适应夜间应急保障需求。
沈阳军区某应急保障旅综合物资营适应基于信息体系作战保障的新要求,创新战法训法,革新保障器材,狠抓夜训落实,在夜战场上如虎添翼。(姜 宁)
手握“金刚钻”,敢揽“瓷器活”
夜色如墨。一条紧急收发指令穿越夜空,直达沈阳军区某应急保障旅综合物资营指挥所:战场实行灯火管制,立即向某阵地运送一个团基数的弹药。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如何完成紧急收发任务?只见士官张士保通过观察红外摄像头传送到野战叉车操控台显示屏的影像,叉垛、抬臂、码垛……娴熟地操作野战叉车在弹药箱间穿梭,一次次精准地把叉车托盘叉到弹药箱缝隙中,再将弹药物资装入野战运输车。
记者留意观察发现,弹药箱上都贴有荧光标志。营长李凤桐介绍说,这些荧光标志不仅可以辅助夜间叉装作业,还能让保管员在无光条件下清楚辨认弹药物资类型、数量等信息。
这些弹药箱在野战运输车上会是啥样子?记者登上运输车,与军械助理员刘博一同点验,结果是如同白天搬运时一样,码垛整齐划一,数量一箱不差。记者抬腕看表,只用了15分钟。
“如果没有野战叉车夜视系统,夜间无光收发只能是盲人摸象了。”夜训现场,指挥员曹玉杰感慨地说。
手里握着“金刚钻”,才能干好“瓷器活”。在该营训练场,记者看见他们不仅在野战叉车上安装了夜视系统,作了消声处理,就连看似不起眼的炊事炒勺都制作成冷光源工具。
杜绝“夜盲症”,煮熟“夹生饭”
寒风如刀。午夜时分,饮食保障队迎来一场特殊考验,主食加工车、自行炊事车、野战给养器材单元占领有利地形,迅速展开作业。
“咚咚咚……”循着隐隐的切菜声,记者“摸”到自行炊事车旁,打开手电筒一瞧,眼前的4个大盆里满满地装着白菜、萝卜、土豆等蔬菜,切得粗细均匀,摆放整齐。
众口难调,夜间饮食保障最难的就是调味。营长李凤桐向记者介绍,夜晚视线差,各种调料都是袋装,容易弄混,必须采取鼻子闻、用手摸的办法,掌握用量,区别种类。正说话间,炊事员张朋洋开始点火、炝锅、翻炒……不一会儿,四菜一汤出锅,记者仔细品尝,荤素搭配合理,菜量、味道、火候都恰到好处。
“别看他们现在游刃有余,刚开始夜训时连基本的炊事作业都难以完成。”李营长回忆起以往夜间演练的经历。那时,原本白天做饭得心应手的炊事高手,到了夜晚却晕头转向。忙乱中,有的炒菜不是欠火候,就是咸淡不匀;还有的不是把米饭做夹生了,就是蒸馒头碱大了。
粮草官患上“夜盲症”,病根在哪?党委议训会上,大家细心号脉开方:夜间作业基本功不扎实,缺乏系统科学的夜训演练。
杜绝“夜盲症”,煮熟“夹生饭”。他们组织官兵强化夜间后勤保障基本技能训练,从基础课目练起,逐项推敲研究夜训方案和课目,依据新大纲要求,精选了“无照明条件下专业保障”“野战夜间组织指挥”等重难点课目,编写了《后方仓库夜间训练纲目与考核标准》《后方仓库夜间训练指导法》等。
记者翻阅该营夜训计划,年度夜训时间不少于30%,夜间机动、夜间防卫、夜间设备抢修、无照明条件下保障作业等新增课目贯穿夜训始终,先后梳理出岗位自训与编组训练、循序渐进与强化训练等5种夜训方法,做到白天打基础,夜间搞精练,昼夜训练互补。
保障“先行官”,夜战“小老虎”
寒夜,综合物资营接到求援信息:“野战给养单元受损,需立即抢修……”教导员张望李率领官兵摸黑集结,在无照明条件下直奔救援地域。
“战场”上,狂风呼号,大雪纷飞,能见度极低。凭借平时积累的夜训经验,驾驶员王勇处变不惊,准确判别方位,小心控制着车速,经过30多分钟的颠簸,抢修队一行顺利到达抢修地域。
夜间抢修危险系数高,以前只有具备夜间作业绝活的骨干才敢试手。然而这一次,记者发现抢修队伍中却有半数以上的新战士,他们能行吗?只见张教导员将人员分成3组,骨干与新兵结成对子,借助冷光源炊事用具的灯管判明故障点,利用工具迅速检修,同时启动复杂气候条件下装备抢修预案,快速更换受损部件。
演练过程中,这样的战例在该营并不鲜见。“这得益于我们有一群善打夜战的‘小老虎’。”某仓库主任曹玉杰告诉记者,该营官兵100%参加过各级组织的夜训演练,油料、被装、军械等保障单元都配有经验丰富的夜训骨干,营里2/3以上人员具备无照明条件下独立操作的能力。
据悉,这次演练结束后,该部还要针对夜间保障暴露出的短板,逐个课目开展严寒低温条件下人装结合保障演练,让部队在严冬中接受检验。(张文江 郭冰 特约记者 戴岳)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