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不指望安倍友好也不惧他强硬 美才是大虑

2012年12月27日 09:34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中国不指望安倍友好也不惧他强硬美才是大虑

  中国不指望安倍友好也不惧他强硬 美才是大虑

  社评:不指望安倍友好,也不惧他强硬

  安倍内阁昨天正式接管日本政权,这个内阁会把中日关系朝哪个方向带,引起的猜测最多。但如果中国顺着这个问题不停想下去,就是中国外交的陷阱。日本内阁变来变去,中国应构建对日本的稳定态度,不跟着它的变化跑,而要驾驭它的变化。

  中日恢复小泉时代以前的友好关系已无可能,甚至在短时间内恢复钓鱼岛冲突之前的那种关系也几乎做不到。中国需静下心来,接受中日之间长期冷淡甚至紧张、多变的状态。这应是对日具体外交设计的出发点。

  中日官方会在口头上继续唱“战略互惠关系”的高调,这样说一说至少可以冲淡两国间越来越糟的气氛,因此有益无害。但我们心里不应真的指望这样的口号可以兑现,我们需清楚,中日当前的紧张更真实。从小泉开始,两国的冷风刮了十多年,各自民间的心已经伤透了,在亚太大格局不变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力量可以让两国关系真正回暖。

  中国本无心同日本对立,但事情走到如今,我们只有脚踏实地。有人说,中国应当有化解中日矛盾的战略能力,避免日本成为中国发挥全球影响力的绊脚石。这话说得很对,但至少现阶段完全无法操作。

  中日“政冷经热”已经在朝“政冷经也冷”发展,中国经济跟着蒙受了一些损失。没有人希望这样,但“我们为什么不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这类假设都是幼稚的。

  中日是充满猜疑和误读,被各种现实纠纷和战略不确定性搞得不知所措的两个邻国。两国都多少对对方会因自己强硬而有所畏惧抱着一定期待,也都对局势轮番升级最终导致战争怀有担心。这样的两个国家,友好被搞得支离破碎,但战争缺少真正的动力。避免战争的战略性警惕应当有,但它不应是我们设计对日政策随时都要踩一脚的刹车性顾虑。

  中国应以不故意同日本斗为底线,与日本正常交往和摩擦。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日本对华友好或不友好的价值差别必将缩小,我们不应再对中日关系的细节过于在意。两国该做生意做生意,但我们需预留对两国经贸下滑的更多承受力,在战略上不应再对中日经济合作期望过高,我们需把中日长期冷淡作为各种战略设计的一个条件。

  日本或许会死心塌地倒向美国,并成为比美国还激进的反华国家。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它是否会出现,将更多由亚太大的力量博弈形势决定。这一“最坏情况”是中国崛起导致的“最坏可能性”之一,中国手里不掌握避免这种局面出现的真正主动性,反而是中国加快壮大自己的力量对付这种局面,比央求日本更有可能化解它在未来与中国为敌的动机。

  中国没有在钓鱼岛以及靖国神社上缓和对日态度的国内政治空间。那种忍辱负重的韬略只在帝王时代才会有,它们不属于现代民主社会。维系中日友好的责任过去日本几乎都压给了中国,今后它必须把一部分空间吐出来,如果它不想同中国继续恶化关系的话。

  中日僵局是东亚实力格局翻转带来的,中日间现阶段很难互相讲道理,两国都需在一次次摩擦中体会和琢磨,逐渐习惯两国间关系的新性质,并且形成两国“斗而不破”、或者“斗而不战”的各种潜规则。

  说到底,日本不同于美国,与日本一定程度的对抗不会毁掉中国的整个外交。但另一方面,中日关系的背后存在深刻的美国因素,日本的对华政策有日本自身的东西,但也可看作美国对华战略的衍生品。美国才是中国的大虑,日本只是“小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

【编辑:肖媛媛】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