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运输线军嫂劝回战士女友 激励战士立功
时间 2012年12月28日—29日
地点 青藏线沿线
海拔 平均海拔4000米
沿青藏线采访,无论是在巍峨雪峰环绕的兵站里,还是在奔驰向前的军车车队中,都很难见到女性的身影。有个老兵说,前些年线上不论哪个单位都没有设女厕所,因为根本用不着,这两年才新建了几个。
青藏线恶劣的自然环境,让绿树都难以生存,莽原也许并不属于女人。但是,这丝毫不妨碍伟大的女性用包容与坚忍,共同托举起这条钢铁运输线的辉煌与荣光。
青藏兵站部政委王应德打开回忆的闸门,为记者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那年,某团驾驶员郭群群驾车一路驰骋,从格尔木前往拉萨。完成这次任务,他就可以休假回陕西户县老家探亲结婚了。车行到唐古拉山口突遇风暴,车辆抛锚。排除故障过程中,郭群群突然栽倒在地,人事不省。还没等送到医院,这位22岁的年轻战士就因高原反应诱发严重疾病,牺牲在战友怀里。
团里派了几名干事去郭群群家乡帮助料理后事。走进农家小院,他见到了郭群群的母亲。这位60多岁的老人双眼几乎失明,当时还不知情的她,用粗糙而温暖的手摩挲几位军人的脸,发现没有自己的儿子,双手一下子冰凉起来。闻听噩耗,她当场就昏死过去。被救醒之后,老人用力拍打屋里一口缸,哭喊着说:“儿啊,娘给你酿了一缸酒,新房也预备好了,就等你回来结婚,你怎么就这样走了呀!”在场所有人都泣不成声。
因为不符合烈士标准,当年给郭群群家的抚恤金、生活费只有1100元。泪已流干的老人接过钱递给郭群群的哥哥,说:“再添点,买头牛,明年开春耕地干活吧。”
临别时,老人从缸里舀出米酒,敬给他们喝,几名军人不约而同冲她喊了声“妈”就泣不成声。
王应德政委说,现在只要他闭上眼,似乎就能咂出那酒的苦涩。“青藏线部队成千上万名官兵,每人身后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和多位亲人,他们的奉献和付出不比军人少!”王应德说。
时光荏苒,高原军人背后的女性们一如既往地奉献。再苦再累,只要选择了就不后悔。
因为青藏线的特殊情况,兵站部官兵的家属“随军难随队”,一般只能安排在格尔木营区。丈夫们经常“上线”,有时一去几个月,和两地分居没什么区别。大学时学的是英语的成新颖,是某汽车团副教导员雷景强的爱人。2006年,为了爱情,她放弃了内地的工作,只身来到格尔木。她没想到,自己随了军还是和爱人聚少离多。孩子刚一出生,雷景强只陪了她一天,就驾车上了青藏线。成新颖说,她曾哭着埋怨过雷景强,可现在想明白了——嫁给了高原军人,就意味着奉献和寂寞。
高原虽苦,但是这里壮阔的风景,也为军嫂的爱情平添了别样之美。李红芳是兵站部某大站站长吴忠义的爱人。她火热爽快的性格,像极了老电影《昆仑山上一棵草》中的主人公惠嫂。当年,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三次推迟婚期。说起往事,李红芳哈哈一笑。她说,每年春节,她都要陪着丈夫“上线”,和战士们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有一年春节在唐古拉兵站,她看到炊事班班长张黎情绪低落,就主动和他拉家常。原来小伙子谈了5年的女友来信要“吹灯”。李红芳亲笔给姑娘写了一封信,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她高原军人的深沉情怀。小张的女友最终回心转意。小张干劲十足,年底就荣立了三等功。
采访结束的时候,记者听到一个喜讯:兵站部张颖宇部长的儿子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长期在高原工作的张部长和爱人分居了21年,他基本没怎么管家,儿子全靠妻子贾秋娟一人培养。能在格尔木这样一个教育资源并不发达的地区,培养出一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贾秋娟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
离别的时候到了。青藏线上阳光和煦。洁净的蓝天,因为有白云的映衬而更加美丽,世界屋脊的群山,也因雪水滋润而满眼生机。记者觉得,应该在雪峰下为托举青藏线的伟大女性立一尊雕像,以褒奖她们的伟大情怀。(欧世金 马越舟 何勇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