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推进军队保障社会化满足应急应战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结合,在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将军队保障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建立完善军民融合的保障体系。
在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实践中拓展深化军队保障社会化,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按照全军后勤“一保战备,二保生活”的原则,把保障部队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与做到平时保障、急时应急、战时应战,作为军队保障社会化承载的重要功能。以近年来我军担负的多样化军事行动来看,多数事发突然、应急性强、行动复杂多样,具有时间上的突然性、地域上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仅靠军队自身的保障力量很难满足要求,这也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推进军队保障社会化由以保障平时军队建设需要为主,向能够有效保障应急应战任务等多样化军事任务行动拓展。
着力构建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军事物流与地方物流在设施、设备、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存在广泛的通用性和互补性。根据军队完成应急应战任务的需要,统筹规划军地物流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健全完善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实现军地物流保障资源的融合共享,是必然趋势。应当按照跨层次支援、跨区域保障、跨军种使用的建设思路,引入和创新先进的物流理念、技术和手段,统筹军地物流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地方物流资源和网络为军队建设服务,依托国家物流体系和社会保障资源,建立统一规范的军地物流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完善配套的军事物流法规制度,规范地方物流企业和部门与军队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完善军地一体的运行机制,在战略后方和重要战役方向建设一批大型化、综合化军事物流基地,逐步建成集采购、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实现军地衔接、平战结合的供应商直达配送。
完善军民结合的保障动员体系。应当建立分工明确、关系顺畅、机构健全的保障动员体制,逐步形成军队保障部门提需求、动员部门搞协调、各级政府抓落实的动员工作格局,形成适应未来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需要的、军民结合以民力为主体的快捷灵敏的保障动员体系。着力军民融合的应急力量保障体系,积极探索承包商保障和预备役保障相结合的保障力量模式,部队在遂行重大任务时将所需要的物资器材等保障事宜,通过与承包商在平时预先签订合同的方式加以规范,以货币作为部队与社会市场之间物资交换的媒介,用合同规范社会经济实体与被保障部队的供需行为。应充分依托国家和地方交通运输资源,构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顺畅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实现各战略方向路网连通,线路布局、路网承载能力、设计等级和技术标准、配套设施等,能够满足部队全域高效投送、快速机动的要求;同时有效利用国有大中型交通运输企业,适度建设海上、航空保障力量,形成军地一体战略投送力量体系。
探索建立军队保障社会化从平时保障向应急应战转换的机制。目前,我军推行的军队保障社会化,主要侧重在平时依托社会力量搞保障,而在应急应战条件下,怎样能够广泛依托社会力量搞保障呢?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平时的保障社会化向应急应战转化的特点规律,探索建立由平时的保障社会化向应急应战保障社会化的转换机制,增强部队完成作战和执行救灾、抢险、维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社会化保障能力。因此,应着力加强军队保障社会化与国民经济动员在方案计划、组织管理、力量使用上的有机衔接,一旦出现应急应战情况,能够通过国民经济动员转换,使军队保障社会化由平时保障转为应急应战条件下的保障,以确保有效发挥社会力量和保障资源的保障功能作用。(齐泽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