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空中杀手锏——预警机(组图)(2)
贝卡谷地之战
创造空战史82:0的奇迹
马岛战争可以说是不使用预警机带来的典型负面战例,而两个月之后的贝卡谷地之战,则从正面充分证明了预警机的巨大价值。1982年6月9日,贝卡谷地拉响了凄厉的战斗警报。叙利亚地空导弹部队雷达发现,有大批目标发射了导弹。可是这却是以色列军队的瞒天过海之计,叙军雷达发现的,只是以色列自行研制的“侦察员”和“猛犬”无人驾驶飞机。它们诱使叙军萨姆-6导弹的制导雷达开机。制导雷达一开机,“侦察员”和“猛犬”立即把截获的无线电信号传给早已等候在空中的E-2C“鹰眼”预警机,“鹰眼”再把这一信息通过数据链传给F-4“鬼怪”式战斗机,后者发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准确无误地摧毁了萨姆-6的制导雷达,仅用6分钟就顺利地摧毁了叙军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全部19个地空导弹阵地。
在空战中,以军的E-2C更是大放异彩。反击的叙军战机刚刚滑入跑道,就被“鹰眼”牢牢地捕捉到。多轮空战中以空军利用先进的F15、F16战斗机配合预警机和电子干扰机作战,共击落叙利亚82架战机,而以方则未损失一架战机,创造了空战史上82:0的奇迹。
以上两场战争的鲜明对比,充分证明了预警机的价值。而在后来的海湾战争以及美军发动的几次局部战争中,预警机充分证明自己已经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核心装备和体系化作战的重要节点。
研制有多难?
全面考验一国电子工业水平
按照中国媒体的报道:“上世纪80年代,在雷达科研一线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王小谟,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我国预警机研制事业中。”就此来看,中国启动预警机的研制距离“马岛战争”、“贝卡谷地之战”的时间不远。如果从那时开始算,中国研制预警机的时间至少有二十年。从世界范围来看,第一架预警机从出现到上世纪80年代,能够研制预警机的国家,也就是美英俄、瑞典而已。就连法国,也是从美国进口E-2和E-3预警机。预警机研制的难度到底有多大呢?
从上文对预警机的相关介绍,可以看出预警机对雷达、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就是全面考验一个国家的电子工业水平。王小谟院士曾对媒体说过,站在他背后的,是整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就以美军E-3这种大型预警机来说,机载雷达本身不但要看得远,而且能够看得清,特别是机载雷达的测高能力要十分强悍,这样才能有效滤除地面杂波影响。除了雷达本身以外,预警机扛着一个大盘子在天上飞,对飞机气动外形有很大影响。预警机里面有几十种电子设备,既有极为灵敏的接收机,也有功率强大的雷达发射机,面临复杂的电磁兼容问题。
此外,预警机操作人员在预警机屏幕上可以像电子游戏一样,看到大量的计算机生成的实时目标信息,包括是敌是我、航迹、高度等,这些都来自于雷达、惯导设备、卫星导航系统、敌我识别询问机、通信以及电子战设备等各种信息源,而这些大量敌我目标的信息,如果全都涌到一个人面前,只能让他无所适从。而预警机要做到的就是把这些数据融合起来,以方便直观的形式展示在操作者面前。一些观点认为国产预警机和国外有软件差距,主要也是数据融合这方面。
预警机里面的飞行平台系统同样是一道坎。没有一个好的平台,再先进的雷达也飞不上天。虽然飞机平台可以由外购获得,中国的空警—2000就使用俄罗斯IL-76平台。但自研飞机平台对于预警机规模扩充以及功能的改进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王小谟院士说要进一步实现预警机的百分百国产化。很多网友认为这就是指中国在大飞机平台上的国产化。而且在一些特殊环境中,例如航母使用固定翼舰载飞机平台全被美国垄断,中国要想在国防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现装备发展的机械化和信息化,就必须打破这种垄断。打破垄断的代价是高昂的,但回报也是极为丰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