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革命:取消划定高度差 飞行员自由空战
将令一声震山川,人披衣甲马上鞍。大小三军齐呐喊,催动人马到阵前。头戴束发冠,身穿玉连环,胸前狮子扣,腰中挎龙泉。弯弓似月样,狼牙囊中穿,催开青暴马,豪杰敢当先。正是豪杰催马进,前哨军人报一声。
——引自电影《白鹿原》老腔“将令”
动员令在“十八大”闭幕当日发出
2012年11月中下旬,中国西北大漠戈壁。九天之上,风雷激荡。空军10余个航空兵团、上百名飞行员参加的信息化条件下对抗比武考核轮番上演——
取消划定高度差的传统对抗模式,飞行员在数千平方公里的广阔空域内展开自由空战。导演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每一架战机的空战动作实时传递,每一枚导弹的发射轨迹和打击效果精确显现……
由先进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和数字化战场环境构成的空战对抗训练系统,正在推动中国空军由机械化条件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深刻转变。
国外媒体纷纷评论:中国空军正在进行一场空战训练的革命。而鲜为人知的是,为这一重大转变提供关键技术和智力支撑的正是空军工程大学的科技专家及其合作者。
几乎就在这场演练展开的同时,在当年曾上演过无数金戈铁马军事壮剧的古老白鹿原下、浐河之滨的空军工程大学新校园内,一道特殊动员令也发出了。11月15日,就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当天,校党委召开了由大学各级领导、业务主管以及教学、科研骨干共300余人参加的加快“三项重大工程”建设动员部署大会:
——打造基于信息网络、融合全校各个学科基础平台、各个专业实验平台于一体的教学研究综合平台,为开展未来空天体系作战与装备运用重大课题研究,提供高水平的创新平台;
——加快研制覆盖地域更广、装备型号更全、技术水平更高的空战综合训练系统;
——加快研制某作战指挥信息系统……
三项重大工程建设,项项关系空军战略转型和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全局,使命重大、时间紧迫、刻不容缓!一场动员会,让全校教职员工清晰地听到了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的催征鼓点。
用危机意识激发深化改革的动力
改革难,深化改革更难!3年前,当校长张洪贺、政委张学义走进空军工程大学时,对这句话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其时,这所在我军院校改革中诞生的综合大学,已走过10年的发展道路,教学与科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空军正加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成为中国空军的新追求。而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体制、学科布局、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满足空军战略转型要求。
紧迫的现实让校党委认识到:只有唤起全校教职员工强烈的危机意识,才能真正激发深化改革的内动力。为此,学校举办“创新发展论坛”,开办研讨班,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开展思想大讨论,帮助大家了解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的最新形势、了解国家安全和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威胁和挑战。
与此同时,他们还派出各学院、教研室组织的30余个调研组280余人走出校门,赴部队机关和科研院所,实地了解和感受空军战略转型的步伐,了解新装备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了解空军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了解学校各项建设与形势发展的巨大差距……
这些活动使全校上下的危机感空前迸发:不紧跟转变,不深化改革,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作为空军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必须率先转型,为推进信息化战略空军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部队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破解难关。
随着讨论的深入,全校上下对深化改革的方向日渐明晰:适应信息化战略空军发展要求,努力建设航空航天、防空反导、信息攻防一体发展,满足体系作战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兵在疆场,先听将令。通过反复讨论和修改,一份汇聚全校智慧的《空军工程大学创建一流大学规划》最终出炉,一场影响深刻的教学改革在古老的白鹿原下悄然加速。
比换牌子更重要的是把各项改革落到实处
2012年4月,空军工程大学迎来了建校13年最大的改革重组:原有的3所学院分别更名,两所新组建学院也正式挂牌。
隆重热烈的挂牌仪式过后,校党委很快意识到:一场真正的变革,绝不是改个学院名称、换块牌子就算完成的,更重要、更困难的是如何引导全校真正实现思想观念、教学科研体制和内容的深刻转变。为此,他们把教育广大教职员工跳出个人与局部利益的小圈圈,经受住改革带来的各种阵痛考验,自觉推进改革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在这场变革中,前身为导弹学院的防空反导学院经受的阵痛最大。按照部署,该院主体将从数十公里外的老校区搬入大学主校区,这已是他们3年之内第二次搬家。头一次由于新一轮院校改革尚未启动,他们的搬家工作进行到一半就被叫停。这一变故让学院工作和教员家庭都受到不小影响,学院教职员工谈到搬家都有些发怵。
此次搬家与体制编制调整同步进行,涉及各种矛盾和问题更为尖锐突出。按照改革方案,学院原有系被撤销,20多个教研室精简、重组成10余个,几十名系、室领导工作岗位都要调整。然而,由于思想工作深入细致,搬家进行得出奇顺利。学院仅用22天时间就圆满完成了5000余台套办公、教学、科研设施设备,13万余册图书资料,1000多户人员的搬迁任务。大家按老体制搬家,按新体制就位,新学期一开始就按照改革后的新学科内容授课,科研工作也迈出新步伐。
同样需要搬家的还有新组建的信息与导航学院,他们则面临着“从中央到地方”的艰难抉择。该院原先的教学基地在北京,多数教员生活和工作也在北京,大家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调查摸底中,虽然95%的同志并不愿意搬,但100%的同志坚决服从编制体制调整的大局。正如一位空军领导所言:“95%反映的是实际,100%反映的是觉悟。”
这种觉悟,正源于全校上下对调整改革的深刻理解——
“这不是几个院名、几块牌子的简单变化,而是学校在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又一次涅槃重生。”据学校训练部部长张凤鸣介绍,在这次改革中,学校新确定了15个重点发展领域、60余个研究方向,重点培育13个新兴交叉学科,重组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硕士点,取消与部队需求和装备发展结合不紧密的11个本科专业,基本消除了学科专业陈旧落后、方向设置重复、人员交叉重叠的现象。
与此同时,学校还结合专业学科的调整,启动了精品战略工程。他们遴选了信息化建设急需的400门课程,深化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配套教材、网络课程和实验条件等全方位的建设改革,先后有6门入选国家精品课程,11门入选军队院校优质课程。(周薇 陈卓 张科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