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臣杨承宗:为中国原子弹“加铀”(2)
给原子弹“加铀”
当党中央确定研制“两弹一星”的目标后,中国科学院动员了当时几乎全部相关科研力量的精华,承担“两弹一星”的前期基础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任务。杨承宗和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一起,从此踏上“秘密征程”。
1961年4月,二机部部长刘杰亲自把杨承宗安排到二机部五所(铀矿选冶研究所)任副所长,主持业务工作,以顶替刚刚撤走的苏联专家的工作。在了解了五所的一些真实情况后,杨承宗没接到正式调令、任命,便在五所工作。
从1961年到1964年间,杨承宗带领五所这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科技队伍,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创造了中国核工业生产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五所自己动手,建成一个铀冶炼生产实验厂,在我国第一批铀水冶工厂尚未建成的情况下,经过三年多的日夜苦战,纯化处理了数百吨重铀酸铵,生产出足够数量的核素纯二氧化铀和四氟化铀,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数十项。其中一项,可把铀的化学流程缩减四分之一,生产中可节省资金上亿元。这一阶段是五所取得科研成果的鼎盛时期,但这些成果由于保密原因而不能发表。杨承宗带领五所科技人员提前三个月完成了核铀原料的制备任务,为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今,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前身即为五所)宣传手册的第一页写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核化冶院完成了核纯二氧化铀的简法生产,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创我国铀、钍、镭三大放射元素湿法冶金技术、研制了我国第一块铀锭、研制了我国第一克镭、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材料、研制和生产了我国第一批顿级核金属钍……至今,核化冶院的老一代科技人员还深有感触地说:“杨先生领导的五所是我院最辉煌的黄金时期。”“一个科研院所,没有杨先生那样的真正学者领导是不行的!”“杨所长制定并认真推行的一套科技成果评价管理制度,即便是国家已明确提出了‘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要求的今天,它仍然是具有先导意义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