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为护航官兵开展心理服务被誉“知心姐姐”
亚丁湾的“心理护航师”
南京政院上海校区教授王金丽为护航官兵开展心理服务
风高浪急时,一名戴着太阳镜、晒得面色黝黑的女子在甲板上行走自如、神采奕奕,时而打个招呼、聊聊家常,时而让战士教她打绳结,闲谈间解开战士们的心结。她就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教授王金丽。
2012年2月至9月,海军第11批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总航程12万余海里,共为43批184艘中外船舶安全护航,创下护航时间最长、直升机飞行时间最长、访问国家最多、出行人数最少的护航纪录。王金丽是这批编队中唯一执行伴随心理服务任务的心理工作者,被官兵们亲切称为“心理护航师”。
舰船摇摆时,用脚趾抠住地板
70厘米宽的床铺,简单的被褥床垫,是王金丽在舰上休息的地方,也是办公的地方。上舰第一天,王金丽就对自己说:我喜欢这里,将与它共度200天时间,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这里都是我在舰上的家。
亚丁湾靠近沙漠地带,海上常有沙尘暴,官兵在甲板上执勤带着口罩,只露两只眼睛。从出了祖国海疆线开始,就没下过雨。海水温度一般在35℃以上,甲板温度高达70至80℃,战士在甲板上站久了,胶鞋底就会粘在甲板上。高温、高湿、高盐是索马里海域的显著特点,感冒、体重减轻、关节炎、外伤是舰上官兵常见的身体症状。
在舰上吃饭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尤其是风浪大时,人坐在餐椅上就像坐在滑冰车上,随着船的摆幅滑来滑去,因此他们必须叉开双脚用脚趾使劲抠住地板,一手抓牢餐盘一手往嘴里送饭。饭锅、汤锅通常都摆在地上由专人看护把扶。不仅如此,生活用水是铁锈色的,里面有沉淀物,洗过澡后皮肤会变黄发痒,军医说这是正常现象,用不了多久,贴身衣服也会变成黄色。
让王金丽觉得挑战最大的是晕船。风浪大的时候,连经常出海的人都晕。王金丽是“旱鸭子”,上舰后半个月,不知吐过多少次,但每次她都设法不让身边人知道。有时晕的感觉一上来,就飞快跑到没人的地方。王金丽心里暗暗着急,自己是来工作的,如果无法适应在晃动中生活,就无法为官兵开展心理服务。她开始探索抗晕的方法,每当晕的时候就自我暗示:“我喜欢船”、“我享受船的晃动”,还把自己想象成船,就会觉得晃动很自然。利用心理学的自我暗示和音乐调节的科学方法,她只用了两周时间,就解决了晕船问题。之后,越是风浪大,她越是出现在晃动最厉害的关键战位,即使舰体横倾25度、浪高5米时也是如此。
当许多官兵被摇晕时,她依然站立。她告诫自己:“我是心理服务人员,越是艰险的时候,我的状态、我的陪伴对于战士们来说就是一种心理支持。”200天里,王金丽做到出操一次不少,吃饭顿顿不落,没吃一粒药,没生一次病,在官兵面前始终保持了最佳状态,让战士见到了一名心理服务专家的专业素养。
战士犯难时,充当“知心大姐”
护航之前,王金丽对自己开展海军心理服务挺有信心。她做过非战争军事行动心理防护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参加过汶川地震、世博安保的心理服务。她觉得在船上坐诊、巡诊,应该也能应付得来。
可上了舰才知道,这次编队是按岗设人、不许超配,原定的每舰一名心理服务骨干在上舰前最后一刻都被裁下。于是,王金丽决定换一种心理服务模式,走出咨询室,融入到各个战位,与官兵在轻松聊天中开展心理教育和疏导。
有一次,她在和一个士官聊天时了解到,他最近和爱人通电话总是不欢而散,事情其实很小:爱人告诉他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不知去哪个好,他随口回答:“当然去最好的了。”爱人顶了他一句:“你说的轻松,怎么去?你认识谁呀?”他无语。下次打电话时爱人又问同一问题,这次他小心回答:“去离家最近的幼儿园吧。”不料爱人又顶了他,说:“凭什么呀?那么差的幼儿园怎么让儿子去呀?”啪,电话挂了。
战士每周只有一次通电话的机会,本来憋着一肚子话想说,可每次说不了两句就挂电话,让他觉得很无奈。王金丽告诉他:“电话交往是门艺术,远距离更是如此。你爱人不一定需要你拍板,可能只是需要你倾听和支持。对女人来说,情感上的温暖需求更重要。”他似懂非懂地说试试。几天后,他高兴地找到王金丽:“王老师,我刚刚和老婆通了话,她又说儿子的事,我这次没直接说怎么做,反过来问她的想法,理解她的难处,支持她的选择,结果我们越聊越开心,把下一个战友通话的时间都占了。”
到菜库理菜、到后厨帮工、到甲板上让战士教她打绳结……王金丽融入各个岗位中倾听官兵的心声,慢慢地,她能脱口叫出每个战士的姓名、岗位、籍贯,熟悉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对战士的思想和心理状态,甚至比有些政工干部还熟悉。有的干部不服气,在一次集会时抽点战士现场考她,她一一报出他们的个人情况,舰艇领导笑得很开心:“王教授,你干脆来做我们的‘编外政委’吧。”
“没有脚”的地方,偏偏卖出了“鞋”
王金丽刚上舰那会儿,被不少官兵“嫌弃”。
有干部跟她说,“我没有心理问题,你别和我说话,我怕你。”也有战士直接对领导“告状”,“我明明没有心理问题,王教授还过来和我说话。”还有人说,舰艇环境特殊,不适合进行“一对一”心理服务,心理咨询必须在公开场合、“一对多”进行,对组织而言个人不应有任何秘密。
不保密,官兵不信任你;保密了,领导不信任你。王金丽主动为战友提供咨询服务时,他们却避之不及,心里难免有一种“在没有脚的地方卖鞋”的感觉。一些官兵不了解心理学,对心理服务心生顾忌也在情理之中。她决定用科学说话,在舰艇领导支持下,她相继举办了多次心理教育讲座。一桩桩具体案例,一个个通俗道理,让官兵逐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信服心理服务的重要作用。同时,王金丽寻找对象主动出击。一个曾明确表示不信心理服务的干部,嘴巴溃疡20多天,嗓子也肿了,怎么用药都没效果。王金丽瞅准时机,找到他:“你心中有事,你有压抑的难以表达的痛苦,想改变的话明天来找我吧。”他愣住了。第二天,他找到王金丽,倾诉了近来困扰他的情感问题。王金丽因势利导,使他郁结的烦恼得到释放,身体也很快康复。
原先有顾虑的官兵对心理服务刮目相看,有什么事也愿意找她聊天。除了为官兵举办心理教育讲座和开展日常心理疏导工作外,王金丽还编制了3套针对护航官兵的心理调查问卷,对官兵进行心理测评。她记录了2万多字的护航人员心理素描信息,写下了3万余字的护航日记。她创办了舰上的“好心情聊天室”,先后与76人进行了访谈。
护航途中,王金丽领受了海军政治部赋予的《护航官兵心理健康服务手册》的编写任务。在总结前10批护航心理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王金丽在狭小的住舱里完成了8万多字的初稿。该手册印发部队后,从第14批护航编队开始使用。
相关链接
至2012年12月26日,中国派出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已有整整4年。4年来,中国海军先后派遣13批护航编队共计 30余艘战舰、20多架飞机、10000余名官兵,1460多个日夜接力征战,圆满完成500余批、5000余艘中外商船的护航任务。(通讯员 宋忠伟 张定山 记者 张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