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炮一场演练看转变 “剑侠”身边无“陪练”
初春,第二炮兵某基地官兵驾长剑战车,穿崇山峻岭,开展了一场信息化条件下实兵对抗演练。从战斗打响到鸣金收兵,一群曾经只是给“剑侠”当“陪练”的人员始终搅动着整个战局,他们就是技术专家和数据采集人员。
记者走进演兵场,看到绿树掩映中有两顶迷彩帐篷。事实上,两顶帐篷中只有一顶是真正的“中军帐”,另一顶被称为“数据判读中心”。里面荧屏闪烁,键盘嘀嗒,14名专家忙忙碌碌。基地司令员李洪军告诉记者,作为高技术军种,第二炮兵部队向来高度重视导弹专家技术把关和参与决策的重要作用,专家甚至拥有对训练方案的否决权,直接影响着战局。
演练中,某旅一次操作出现异常:检测控制仪上一个程序灯的闪烁时间比规定时间延长0.2秒。旅总工程师李析微当场要求进行重新测试。结果表明,此举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
记者跟随演练采访,正好赶上召开作战会议。指挥所制定当晚某型导弹火力突击计划后,给“数据判读中心”传输一份。专家们周密论证,很快对该方案提出7处修改意见。当晚战斗,担任突击任务的某旅大胜而归,“数据判读中心”一阵紧张计算后作出评估:火力打击效能比上一波次提高13.5%。
“科长,这是战车最新静态检测数据。”参演某旅作训科李参谋将装备车基本信息表递给科长李强。李强转身走进数据判读室,与专家一道就这组数据展开分析论证。作为考核组成员,这次演练中李强还担负着一项重要任务——采集和验证战场数据。
李司令员说:“未来信息化战争,打的就是精细,任何一个小小的数据,都可能影响甚至决定战局。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十分注重采集数据,并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但这些数据必须是动态的,比如这次在陌生、复杂环境下演练,就需要采集、验证和更新大量数据,所以,这次任务中我们让所有考核人员兼任数据采集员。”
演练中,全基地兼职采集数据的人员难以计数,从训练数据、战场数据、装备技术数据到各种保障数据;从一线操作号手、指导把关人员,到各类保障人员,大家都把采集和验证数据当成了一种习惯。野战医疗队每天对参演官兵进行一次健康数据采集,并据此提出膳食、作息等建议。基地队属医院院长郝杰介绍说,依靠这种干预,参演官兵不到3天就完全适应了野外恶劣环境。
一周的演练中,3台摄像机、5台照相机和无数张表格始终全程伴随官兵。参演某旅旅长张卫民介绍,这次演练光他们一个旅采集、验证数据就达2600余组。(宋海军 本报特约记者 余俊成)
点评
台前幕后一起转变
■魏 兵
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首先要转变训练思想。第二炮兵部队训练,必须由“靶场思维”转向“战场思维”。
靶场思维模式下,衡量一支导弹部队战斗力的主要标志就是靶场打得准,只需主战分队技术过硬、操作精准。于是,导弹专家往往不是越位当“保姆”,就是缺位坐“冷板凳”;其他人员不是充当“看客”,就是甘当“陪练”……
战场思维模式下,科学组训内涵发生变化,体系对抗成为训练常态,精细化训练势在必行,必然要求台前幕后一起转变,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把关和参与决策作用,同时要求所有指战员树立数据意识,向小数点要战斗力。这些都是推进训练转变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