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针对朝鲜核威胁开发新型钻地核航弹
尽管美军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已成冷战往事,其对朝鲜的核威慑却从未消失。
2013年2月12日,朝鲜在咸镜北道吉州郡丰溪里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作为应对措施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便与韩国青瓦台通电话,两国领导人一致谴责朝鲜核试验是“高度挑衅行为”,奥巴马重申,美国将坚决履行对首尔的“核保护伞”承诺,即韩国在遭受朝鲜核攻击或即将面临核攻击威胁的情况下,美国将动用自家的核武器进行报复。
冷战时期,美军曾在韩国部署近千件核武器。如今,朝韩军事分界线以南虽已成无核区,但华盛顿并未放弃对朝核威慑。甚至有人担心,新一轮半岛核对抗可能令美国核武器重返故地。
驻半岛核武器曾达近千件
早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决策层就公开宣示过动用核武器的企图。1950年11月,时任总统杜鲁门宣称:“为满足军事形势的需要,可以采取包括动用核武器在内的任何手段。”同年12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战略研究所受美军远东司令部委托,撰写了研究报告,称“只需向中朝军队投掷六枚比广岛原子弹威力大两倍的核弹,即可扭转战局”。
然而,直到1953年夏《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时,美国核武器仍未现身韩国。3年后的1956年11月,美军远东司令部才按照实际作战流程,选择议政府和安阳两地作为必要时接收和处置战术核武器的地点。
韩国大国家党议员朴镇曾披露,上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远东司令部制定了绝密的“8-53作战计划”和“10-54概念计划”,均提及“联合国军”将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使用50至100枚核弹轰炸朝鲜目标,目的是“迟滞共产党军队进入韩国腹地的速度”。
1958年1月,驻韩美军迎来了首批五种核武器,包括“诚实约翰”地对地导弹、“斗牛士”巡航导弹、核地雷、280毫米和203毫米核炮弹。1960年7月和1963年9月,驻韩美军又引进了“长曲棍球”、“大卫·克罗克特”和“军士”等三款地对地核武器,具有双重作战能力的“奈基”地空/地地导弹也于1961年1月部署到位。
在半岛形势最紧张的岁月,约有950件美国核武器储存在韩国各地。不过,从种类和性能看,这些核武器大多只适合在朝鲜半岛范围内使用,一般不参加美国与苏联乃至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对抗,虽说绝对数量可观,但对地区战略格局的影响有限。
韩国“无核化”曾广受质疑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越南战争结束和美国开始全球军事收缩,其在海外的核武器部署数量也有所下滑。1977年,美国开始从韩国撤走“诚实约翰”、“奈基”和“军士”核导弹,乌山的核武器仓库也于同年关闭。此后又经过多年削减,驻韩美军保有的核武器从1976年的540枚下降到1985年的150枚,最后只剩余约100枚。
根据美苏两国提出的削减核武器倡议,美国国会在1991年11月通过《1992财年核武器部署法案》,当时主政的老布什亦发布了第64号国家安全指令,为韩国的彻底“无核化”做好了法律上的铺垫。当然,美国从韩国撤走核武器,并不意味着撤除对这个盟友的“核保护伞”——只不过是转交美国本土和太平洋司令部下属的其他单位负责。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主动撤走核武器的消息一出,部分韩国媒体纷纷质疑这种说法不实。结果,美国政府不得不出面强调,所有滞留韩国的核武器都将撤走。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为了说服已在秘密进行核开发的朝鲜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检查其核设施;另一方面,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美军认为仅靠常规力量就足以保卫韩国。
而朝鲜起初对华盛顿实现“南方无核化”的诚意抱有很大怀疑。1991年12月1日,英国路透社转载了朝鲜《劳动新闻》的社论,强调美国从韩国撤走核武器,却坚持继续为韩国提供“核盾牌”,这些举动是自相矛盾的,“即使从韩国撤走核武器,美国核武器仍对共和国(指朝鲜)形成结构性威胁”。不过,12月末,平壤的态度有所软化,表示如果美方允许朝鲜派人监督前者运走驻韩国核武器的过程,朝鲜就允许国际社会检查其核设施。
此后不久,韩联社在报道中确认,韩美已同意在1992年前撤走所有核武器,美国方面对此未予证实。直到1998年,来自美国太平洋总部的解密资料才正式承认,美军的确在1991年12月31日前撤出了部署于韩国的最后一件核武器,终结了朝鲜和其他国家的猜疑。
战机与核潜艇如今挑大梁
美国虽然从韩国撤走了核武器,其作战部门的对朝核打击计划却从未寿终正寝。据“维基解密”掌握的美军内部文件显示,针对朝鲜目标的美国核打击力量,包括驻本土的战斗机、轰炸机联队以及随时可接近朝鲜半岛的核潜艇。
如果要对朝鲜实施战术核打击,美国空军驻本土北卡罗来纳州约翰逊基地的第4飞行联队将扮演重要角色。该联队下辖的第336中队配备18架F-15E战斗轰炸机,它们曾多次模拟实施对朝核打击,包括转场韩国以及向佛罗里达州埃文靶场投掷BDU-28模拟核航弹。
不仅如此,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同样可以担负对朝应急核突击任务,其中,长时间轮驻关岛的B-2隐身轰炸机具备携带B61-11钻地核航弹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打击朝鲜地下核工厂的使命。根据美国战略司令部拟订的《作战需求文件》,B-2执行海外一般性核打击任务的规划时间不超过24小时,突发性任务规划时间则不超过8小时。
除了战术核打击,美国也有能力根据具体情况对朝鲜发动战略核打击,主要由巡弋太平洋的核潜艇实施。
1998年,五角大楼曾表示,携带“三叉戟”洲际导弹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SSBN)已被列为美国太平洋总部驻韩部队的“关键任务系统”,一旦“有事”,这些潜艇能用压低弹道的“三叉戟”导弹,在15分钟内摧毁朝鲜境内的关键目标,这是其他核武器无法做到的。事实上,美军在太平洋方向始终保持2~3艘战略核潜艇进行“威慑巡航”,可在必要时从指定巡逻海域向朝鲜乃至中国、俄罗斯发起打击。
由此可见,尽管美国没在韩国重新部署核武器,但借助比过去先进得多的远程投送手段,仍继续保持着对朝核威慑态势,这样既增强了政治上的隐蔽性和军事上的突然性,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外交麻烦。韩国《中央日报》曾披露,倘若半岛烽烟再起,美国随时可对朝鲜境内的944个目标实施集中打击,包括宁边核反应堆、弹道导弹基地、防空雷达阵地及指挥中心等,而且不排除使用核打击手段。为此,美国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新型钻地核航弹。
某种意义上,美国之所以无法打消对朝鲜实施核攻击的想法,源自越南战争的“教训”。部分力挺对朝核威慑的军方强硬派人士相信,导致越战失败的原因是受到“不能使用核武器的限制”,为避免“悲剧重演”,“必须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大胆使用核武器”。(雷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