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预备役高炮团拉动演练:不打招呼逐营过
整组训练告别“我说你做”
上海某预备役高炮团让训练周表与生产进度常“对表”
3月初,上海某预备役高炮团采取不打招呼逐营过的方式,对所辖防空营进行拉动演练。随着预先号令的下达,遍布闹市、郊区各类岗位的120余名预备役官兵,转服现役、受领任务、快速到达指定地域,集结时间比预期提前了13分钟。演练之所以能出“彩头”,得益于训练周表与生产进度的“对表”。
2011年初,该团党委意外收到一份减编报告,要求减编的是该团的预编先进单位、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武装部部长康培幼道出苦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员工从原先8万多人减至2万人,编兵空间大幅缩压,可任务没有减少。而且,近年来部队训练任务逐年加重,训练时间与企业生产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
“预备役部队编组布局处在‘战场’和‘市场’的结合部,不瞄准‘战场’,部队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不适应‘市场’,部队建设就难以可持续推进。必须紧扣部队建设要求,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在科学编组训练中推进战斗力建设。”找准“病根”,这个团马上“对症下药”:根据企业承受能力、适龄青年流向,调整编兵规模和布局。把原有修理所分解为火炮修理和汽车修理,企业保留火炮修理,汽车修理则依托社会化保障,预编到所在区的七家私营修理厂。
与此同时,协调预编单位,将训练周表与生产时间对接,明确如无重大活动或演训任务,尽可能避免训练任务与企业生产“撞车”;安排部分训练内容分阶段、分批次进入培训计划,通过“融合式”发展,解决了客观存在的训练、生产冲突矛盾;针对兵员分散、平时管控难度大等特点,建立区(县)人武部、编兵单位、官兵家庭和部队建立“四位一体”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官兵不论身在何方,都能“联得上、召得回”。(刘凤林 徐佳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