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美国能否海上封锁中国关键在于俄罗斯
据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新闻网3月15日报道,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专家卡申3月14日撰文指出,美国《战略研究》杂志2月12日刊登军事专家肖恩·米尔斯基的文章,探讨一旦爆发战争美国对中国实施海上封锁的可行性。米尔斯基认为封锁是对华军事行动的最佳方案,能够摧毁中国经济潜力,迫使中国承认失败。但是封锁战略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俄罗斯的立场。
米尔斯基认为,一旦中美之间发生介于局部冲突和非受限战争之间的大规模作战行动,美对华封锁方案是可以实施的。在这种大规模冲突中,谈论的不是核武器的使用,而是美国为自己在亚太地区至关重要的利益而斗争。
美国军事专家指出,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对外贸易,而且中国90%的外贸活动经由海洋完成,中国石油需求的大约60%来自于进口,80%以上的集装箱货运集中在中国十大港口。因此,进行长期封锁,哪怕不是百分之百有效的封锁,也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毁灭性的后果。
米尔斯基认为,决定美国对中国海上封锁成功与否的关键政治因素在于华盛顿能否促使中国的邻国,首先是俄罗斯参与对华封锁。目前中国正在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绕过海峡通往印度洋的替代性运输走廊,但是可能会遭到美国的破坏。对付像巴基斯坦、阿富汗或者缅甸这些的国家,美国可以有效使用政治压力,或者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实施军事打击,比如摧毁中国在缅甸境内的石油管道。至于俄罗斯,由于俄军强大的军事潜力,美国不可能对俄动武。另外,俄罗斯自身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国,必要时可以额外使用铁路和公路运输方式,缓解东线太平洋石油管道对华输油能力有限的问题,而且还对同样对中国供应资源的中亚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有着较大的政治影响力。米尔斯基承认,目前看来,指望俄罗斯参与封锁中国只是一种幻想,但是可以希望美俄能在反华基础上进一步接近,推动因素应当是俄罗斯对中国的恐惧。总体而言,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参与,美国封锁中国的行动方案将无法实现。
在技术方面,米尔斯基建议美国使用内外两条封锁圈对付中国。在外围设远海封锁圈,负责鉴别和非致命拦截;在内线核心地区设近海封锁圈,负责没有例外地杀伤所有驶入禁区的目标。内外封锁圈的界限是中国沿海,即所谓的第一岛链,包括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婆罗洲。封锁兵力的结构是由近年来急剧增强的中国反介入力量决定的,反介入力量使美军在中国周边海域动用水面力量极其危险,因此由水面舰艇组成的外围封锁圈将在中国航空兵航程和岸基导弹射程之外行动,主要是在关键的海峡地区鉴别和盘查船只,拦截驶往中国或者在中国注册的船只。内线致命封锁圈在中国沿海和美国宣布的禁区内行动,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将是美国和日本的潜艇(两国海军共有71艘潜艇)。第二个组成部分是航空兵,从位于中国军队行动区域外的基地起飞,接收上级司令部下达的目标指示,与潜艇一起攻击船只。第三个组成部分可能是布雷舰艇。但是美国海军实施进攻性布雷作战的能力大幅“萎缩”,截止到2013财年初其,美军仍然缺少适合潜艇使用的水雷。
俄专家卡申指出,米尔斯基提出对中国实施海上封锁作战的主要依据是美国认为中国海军反潜能力极其有限的评价,以及中国附近海域水文情况复杂难以发现潜艇目标,能让美国和日本潜艇在中国沿海自由行动。米尔斯基认为中国抗击美国类似战略的能力有限,还没有能够远距离突破美国对中国沿海封锁的力量。
卡申认为,米尔斯基的文章很重要,它能让俄罗斯更好地理解自己在中美可能的对抗中将会发挥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俄罗斯转投美国盟国阵营,实质上将意味着中美对抗还没来得及开始就将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但是,如果俄罗斯坚定支持中国,将会导致美国向中国施压的军事和经济杠杆效应急剧萎缩。因此,对于中俄交通运输和能源项目,还应当从其对两国的重要战略意义的角度来衡量,而不能只从狭隘的经济立场来考虑。研究使用核潜艇对中国经济造成损失的问题同样对俄罗斯具有重要意义,从保证俄罗斯在远东安全的角度来看,俄罗斯原则上没有能力在远东陆军和地面部队方面做到与中国势均力敌。但是俄罗斯可以保持强大的核潜艇舰队,鉴于中国对海上贸易的严重依赖,以及在保证中国沿海可靠反潜防御方面的困难,这支核潜艇舰队将是俄在军事威慑中国方面能够拥有的、唯一有效的常规工具。因此,俄罗斯领导人维持和发展堪察加核潜艇基地的决策,大量投资发展核潜艇舰队的做法,以及准备在远东地区部署新型潜艇的计划,应当说都是绝对正确,并且极其重要的。(林海)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