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军舰装填鱼雷导弹时突遇“敌”机来袭
众所周知,库存导弹必须经过调试检测后,才能装填到舰艇和战机发射架上。打仗时,测试保障快一分钟就多一份胜算。
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两条作业线同时启动,官兵连接电缆,分别对两枚导弹进行检测、加注,另一组官兵快速测试火工品。
“以往,导弹检测只能按流程一枚一枚作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串’在一起。”大队长刘志勇告诉记者,随着新装备快速列装,大队保障对象由单一的水面舰艇拓展到潜艇、直升机,需要保障的雷弹量大大增加,传统保障模式已无法满足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保障需求。
为此,大队广泛开展“跨专业、跨型号、跨建制”训练,使每名号手能“精一门专业、通二型雷弹、会三样操作”,确保每型雷弹有5名以上的“雷弹通”,一批能驾驭各型雷弹和各种机械的“多面手”脱颖而出。
“导弹转移,交叉作业!”检测和加注两个小组同时调换导弹。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大队优化了保障流程,把独立检测变为交叉检测,变串联检测为并联检测,多个专业人员同时作业,检测在多枚导弹间交叉进行。
“打破专业界限,对各专业人员、装备进行模块化编组,就可以根据任务需要抽取不同功能模块实施保障,以最少的人员、最短的时间达到保障效果。”大队政委贾鸣涛介绍说。
演练进入白热化,“敌”机袭来,拖车手“负伤”。关键时刻,原本在导弹测试岗位忙碌的四级军士长汪小宝跳上拖车,熟练地操作起来。
“对导弹进行战斗部、助推器、适配器安装。”闻令而动,各保障模块紧密协作,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两枚导弹技术状态符合一级雷弹战备标准,检测用时比优秀标准还少5分钟!” 上级检查组当场宣布了成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