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绵阳发动机试验基地灾后重建达世界一流(3)
科学管理 追求精品
作为国家重大项目,绵阳发动机试验基地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是要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具有建设周期极为紧张、建设要求高、投资控制严格等几个特点。建成后的试验基地不仅要满足航空发动机试验功能需求,而且要实现建设与环境的完美协调、融为一体,达到试验环境和谐、景观优美的要求。
工作者的素质决定了工作的高度,态度决定成败。中航工业规划建设与涡轮院强强联合,用涡轮院管理大型设备工艺工程建设的成熟经验,积极发挥规划建设对建筑工程统筹管理的优势,精心组织,组建了强大的现场项目管理团队,全面推进和实践全价值链服务理念,就是要建成世界一流的精品工程。
施工开始后,规划建设项目团队始终以确保设备建设为核心,围绕配合涡轮院对总体工艺、设备安装工程建设的总体计划目标,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在全价值链服务理念的指导下,规划建设项目团队注重实施扁平化管理:纵向注重加强不同层级管理,在前期精心设计、策划的基础上,每个单体建筑都安排一个设计专业负责人,开展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的管理。造价、现场、后勤等一一落实到人;横向则注重加强与各专业工程师、现场设计代表之间的频繁沟通,形成对纵向层级管理有效的支撑和无缝配合对接。
“绵阳发动机试验基地建设事关航空发动机的命脉,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毫不懈怠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负责项目主体设计、建设工作的中航工业规划建设航空动力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李常青这样表示。对于这样一个室内外工程的大量穿插、房屋建筑和工艺设备安装大量穿插,同时涉及桥梁、河道、渠道、隧道及山体护壁等多项施工内容的大型建设项目,按照正常工序“出牌”是绝对不行的,必须携带图纸深入现场、反复探讨,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序。
2012年3月份以来,试验基地各个厂房主要试验设备开始陆续安装,为配合安装工作的进行,中航工业规划建设由总设计师带队,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主要专业的设计人员带着图纸奔赴现场,与现场的数十个施工单位的施工、监理及涡轮院的技术人员集中讨论、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隐患,解决影响工程进展的所有问题,确保工期节点和质量安全。至今,高福山仍不辞辛苦,甚至每周两次往返北京、绵阳,与现场项目部和建设团队频繁进行沟通,使设计工艺与现场施工紧密衔接。中航工业规划建设航空动力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徐克利在项目协调、管控等方面遇到了极大的挑战。项目团队工作的瓶颈就是他工作的重点。他要善于穿针引线,把项目管理中星罗棋布的具体工作串联成为一个紧密联系、协调传动有机工作的链条。
现场项目团队是一支非常年轻、团结、充满朝气的队伍,成员15个人来自五湖四海,从“50后”到“80后”各个年龄段都有,每人从个人性格到生活习惯都有很大差异,大家每天多半时间都在一起,亲如手足,就像一家人一样。因此,他们更看重的是团队成员之间多一些关心、多一份包容、多一点理解。试验基地建设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土建与设备如何交叉,管网与基础怎样平行作业,等等,是一个综合管理的难题。为此,中航工业规划建设现场管理人员在涡轮院协助下到松花岭基地进行参观,深入了解厂房工艺关系、设备安装流程,很快在思想上对试验基地项目间关系的空间概念由图纸过渡到现实,理清了项目管理思路和方法。针对项目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他们坐下来畅快沟通、集思广益,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最后总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现场项目经理麻晓阳,具有20余年丰富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经验,受聘绵阳发动机试验基地项目后不辱使命,团结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应对挑战,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各方的认可。现场项目常务副经理齐达,在现场工作的时间最长,工作头绪最多,一年多都没有回家,更没有时间找女朋友。一度,他得了痔疮,怕耽误工作,治疗一拖再拖。80后工程师史有刚和胡振一,他们最早进入现场,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而现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矗立起多个单体建筑。在北京从事了十余年机场建筑工作的项目副经理田宝东谈到,“能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做出一点贡献,我感到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