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乌媒:安70运输机超俄伊尔476 或助中国大运研发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4月19日 10:49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资料图:乌克兰安70运输机
资料图:俄罗斯乌克兰联合研制的安70运输机

  据乌克兰“24”电视新闻频道网站4月17日报道,俄罗斯和乌克兰联合研制的技术性能超越世界所有同类产品的超现代化安-70军用运输机研制项目可能再次遭到冻结,俄方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奠基者和新飞机主要潜在用户之一,日前决定停止继续参与这个合作项目。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有限公司随即下令停止新飞机的试验工作。

  安东诺夫设计局总设计师基瓦4月初在里约热内卢参加LAAD-2013拉美国际防务展时表示,俄国防部的工作延误已经造成安-70军用运输机试验工作中止。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随后表示,即使没有俄方的参与,乌方也将继续生产安-70军用运输机。阿扎罗夫强调,现在俄个别官员声称准备自行组装国产军用运输机,在此条件下乌方将被迫继续工作,继续投入,但是一定会成功研制出这种飞机。它现在正在进行飞行试验,这是该机研发的最后阶段。

  主要用于运送军事装备的安-70运输机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发的。1993年乌克兰和俄罗斯签订国家间协议,联合研制该型飞机。1994年安-70实现首飞。双方在此方面的合作不慌不忙地继续进行了10年。但是在乌克兰橙色革命之后,俄罗斯停止了项目合作,直到几年前才恢复合作。为落实该项目双方已经投入了50多亿美元。原计划在飞行试验结束之后,从2014年开始进行批量生产,在俄罗斯喀山市完成最后的组装,因为俄国防部是最大用户。但是现在这个项目再次面临流产威胁。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别杰夫指出,俄方没有履行安-70协议。俄方官员并不掩饰,由于乌克兰不愿加入俄白哈关税同盟,因此俄方对此合作项目态度冷淡,在购买安-70飞机上变卦。俄驻乌大使祖拉博夫解释称,俄国防部最初打算购买70架安-70,后来减少到60架,此前一次是16架,现在为零架。因为俄罗斯已经开始生产伊尔-476军用运输机。毕竟任何建议都只在一定期限内具有客观现实意义。

  俄《武器出口》杂志主编弗罗洛夫认为,俄乌联合研制的安-70军用运输机项目确实出现了一些客观困难,主要涉及到几个问题。首先是固定安-70飞机知识产权的问题;其次是进一步认证和研发费用问题。尽管几年前就已商定,但是飞机电子图纸问题至今尚未解决;另外,俄罗斯航空工业担心由俄方资助的安-70项目技术可能会“悄悄流向中国”,俄方参与的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其他研发项目已经发生过类似事情。因此,为了继续发展安-70飞机项目,俄乌双方必须签订新的条约,进行建设性的合作,停止互相指责和猜测。

  乌军事专家巴德拉克认为,俄军选择伊尔-476是败笔,因为,因为乌克兰安-70在所有性能上都比俄罗斯伊尔-476先进。俄方企图得到乌方航空资产,包括乌航空设计师研发产品的知识产权和安东诺夫公司本身,曾经试图通过谈判把安东诺夫公司置于俄罗斯联合航空集团公司旗下。乌方则担心俄方在不与自己协商的情况下擅自升级安东诺夫系列飞机,比如俄伊尔-476军用运输机总设计师利瓦诺夫实际上已经签字确认,俄方准备在没有乌方参与的情况下升级安-124运输机。这对乌方来说是危险行为,实际上证明俄方企图通过盗版途径窃取乌方技术。

  巴德拉克认为,乌克兰比俄罗斯更有机会独立自主生产安-70。俄方在独自解决安-70生产问题上将会比乌克兰困难得多,因为所有技术文献、所有知识潜力都在乌克兰,而且飞机样品由乌克兰企业组装,验证机也由乌克兰飞行员试飞。与此同时,在安-70项目成为俄乌地缘政治博弈对象之后,一旦乌克兰成为世界高技术军用运输机出口国,正在研制军用运输机的欧盟和中国可能会受益。

  俄方反驳乌方对自己冻结安-70军用运输机联合研制和试验项目的指责,强调过错全在乌方。俄国防部副部长安东诺夫指出,俄方完全履行了自己在安-70项目方面的财政义务,俄方应当支付的所有项目资金目前都已划拨。乌方现在仅出资45%,而且还在拖延付款。正是已经投入到安-70项目上的巨额资金可能成为俄罗斯退出这个项目的主要障碍,俄工业政策部前副部长涅米洛斯季维指出,俄方不会退出安-70项目,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包括俄罗斯;第二个原因是安-70飞机性能领先20年,甚至更长时间,是同级别飞机中最好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