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跨国后送一重病号
中新网南苏丹瓦乌4月20日电 (史成军)“现在患者病情趋于稳定,请你们放心。幸亏你们后送及时,否则患者性命难保!”4月19日上午,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四级医院的心胸外科医师奥赛亚给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住院部主任寇卫军打来电话如是说。
寇卫军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战斗终于赢得了胜利。
4月17日夜1时左右,瓦乌基地几名联合国雇员搀扶着基地油料助理安吉鲁到中国维和医疗队就诊。住院部值班医生刘柳成一看安吉鲁面容痛苦,呼吸急促,捂着胸部喊痛不止。经询问得知患者30天前因为主动脉瘤在肯尼亚一家医院做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按照医嘱是3天前应该到医院复查,由于其工作忙碌没有进行复查。16日晚感觉身体有所不适,晚上喝饮料时呛了一下,造成剧烈咳嗽,之后胸痛不止,呼吸急促,并觉胸闷。
刘医生感到该患者人病情危重,立即向医疗队队长张立新报告。张队长马上带住院部主任寇卫军、心血管内科医师倪旭东、特诊科技师王玉恒赶到住院部,立即安排对病人进行心电图和胸部彩超以及各类血液检查,紧急病例讨论后,初步排除了血气胸、急性心肌梗死等病症,但不能排除手术后食管破裂、肺动脉栓塞等,考虑患者病情危重,决定立即报病危,同时给予特殊护理、心电监护,注射吗啡止痛,抗感染等处理,但是病情不见好转,患者胸部疼痛未见好转,反而逐渐恶化。
时间就是生命,死神正在步步逼近,怎么办?鉴于患者病情复杂,中国维和医疗队在联合国卫生体系中属于二级医院,因检查设备条件限制难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于是,张队长一边与瓦乌基地医务官和联南苏团卫生处联系,建议直接后送至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四级医院。一边安排医务人员完成各项转诊手续,同时要求医术精湛的寇卫军主任和护理经验丰富的邹于征护士长准备后送途中所需要的药品、急救器材和紧急情况下的医疗救助方案。经同意后送后,联合国瓦乌基地航空运输部门值班人员连夜赶到中国维和医疗队办理飞行、通关等手续。
凌晨5时30分,联南苏团航空运输部门协调一直升机,在瓦乌UN机场待命。医护人员将病人用担架抬上救护车上立即驰往机场。天黑路差车子颠簸不止,医务助理李金起反复提醒驾驶员刘亚广小心驾驶,控制好车速。
好不容易到了机场,但机场实行灯光管制,不允许开大灯行驶,而机场门口距离直升机停机坪还有一段距离,刘亚广打开闪灯小心翼翼地开着救护车,生怕碰撞了机场上停放的其它飞机,6时10分,救护车安全抵达直升机停机坪。在机组人员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将病人抬进机舱,并做好固定。6时20分,专机载着病人穿云破雾而去直奔南苏丹首都朱巴。寇卫军和邹于征守候在病人身边,并适时为他送水喂药。
上午9时30分,抵达南苏丹首都朱巴市机场,需要转机,而此时内罗毕天气不好,不适合飞机降落,专机不能起飞。于是,寇卫军、邹于征又及时将病人护送到设在朱巴市的联合国柬埔寨二级医院进一步观察治疗,病情不见好转。下午14时50分,内罗毕传来消息,天气转好飞机可以飞行降落。寇卫军、邹于征又搭乘专机护送病人,飞行途中,飞机上没有挂钩等护理设备,一路上俩人用手轮流举着液体袋,不断观察病人病情。由于病人呼吸困难,难以平卧,无法固定身体,寇卫军和邹于征一边不停地帮助病人变换体位,一边帮助病人固定身体确保飞行安全。17时,飞机安全降落在肯尼亚内罗毕机场。等候在机场的联合国医护人员迅速将病人转送至四级医院进行就诊。
从深夜接诊到圆满完成跨国护送任务,期间16个小时两名护送人员一天就吃了一顿饭,在朱巴打了十来分钟的盹。尽管十分疲惫,但是看到病人平安送到目的地,心口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面容。
17日21时,劳累了一天的瓦乌基地行政长官哈桑得此消息十分欣喜,专程来到中国维和医疗队表示祝贺:“这次跨国医疗后送,为救治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充分展示了中国医护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体现了联合国大家庭团结协作的良好精神风貌,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