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中国战略伙伴关系或把俄变为中国工具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4月19日文章,原题:俄罗斯“转向”中国
早在奥巴马“转向”亚洲之前,莫斯科就已宣布了向东方的转向。
俄罗斯在亚洲的外交政策有3个明显特征。一、克里姆林宫尚未学会如何在一个多极国际关系体系中行动,它只聚焦于一个大玩家——中国,忽视了地区其他国家。二、俄外交政策基于内部目标,执政精英未制定与整个亚洲及与中国以外其他个体国家关系的连贯政策。三、由于普京的外交政策都围绕政治,因而缺少现代化的一面。俄向亚洲的摆动可能最终结局是互相疏远、失望甚或敌对。不管结果如何,对华关系都将是中心。
中国的分量和实力,加上熟悉的威权风格自然而然地吸引俄罗斯精英。苏联时期,中国就受到关注,当俄试图融入欧洲时,对华兴趣减淡。后来莫斯科与西方关系恶化,又恢复了对中国的兴趣。
自那时起,俄政治圈在对华问题上出现了不同声音。务实现实主义一直主导与中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官方路线。这种关系存在反美的一面,但也反映出莫斯科真想与北京进行互利经济合作。与此同时,也有人日益担心中国的扩张及俄可能沦为其“小伙伴”。
乍一看,俄与西方关系的下降,似乎为与中国发展伙伴关系提供了牢固基础,比如双边贸易和军事合作的活跃。然而,战略伙伴关系绝不仅仅涉及某些利益的重合,它涉及的是国内和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可以质疑,这种关系是否与中俄各自面临的不同问题相容,比如现代化、民主转型和不同的权力地位。
中国蒸蒸日上,俄罗斯则江河日下,这种战略伙伴关系很可能令中国把俄变为其计划的工具。只有3种可能会帮助俄避免这种命运:中国陷入停滞和危机;美国在亚太地区强化自身;俄民主转型并转向欧洲。
俄中联盟可能行不通,原因在于尽管两国经济增长且政治稳定,但其威权政体可能各有结局。威权主义会使俄一步步衰落。中国虽然也是威权国家,但处于更有利的形势,因为中国精英面对现实的变化会做出调整。威权国家之间几乎总是存在互相猜疑,因此不排除产生冲突。还有一个问题是俄中实力的不对称。尽管目前这并未破坏双边关系,但不代表将来不会。
俄中是当今仅存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威权国家。其命运将给其他威权国家带来巨大影响,会影响欧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外交和地缘政治,甚至冲击世界秩序。(莉莉娅·谢夫特索娃,乔恒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