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今日4月22日:化学武器首次大规模使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首先使用了装有光气和氯气的钢瓶,开创了现代毒气大规模应用于战场的先河。
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比利时伊普雷战场部署了5730只装有168吨光气和氯气钢瓶掷射器。当天下午17点,借助一阵微弱的东风,被释放的气体形成了一朵暗绿色的云团,漂向法国兵团,迫使对方放弃战壕并向后撤退了7公里。但德军同样害怕毒气,而且缺乏援助,因此未能趁机突破阵线。协约国方面很快承认这次攻击违背了国际法,但德军辩称,《海牙公约》只禁止了化学弹药,并没有禁止使用掷射器。随后,德军又在第二次伊普雷战役中三次使用毒气。据英国军方记录,共有90人直接死于毒气攻击或在送往医院之前死去,在被送往医院的207人中,有46人几乎立刻死亡,另有12人在遭受长期折磨后死去。
随后,在东线战场,德军也对俄军发起了毒气攻击,造成俄军伤亡人数达到9000人,其中死亡人数在1000人以上。
氯气可对人的眼睛、鼻子、喉咙和肺部造成严重伤害,当浓度达到一定量时,可令人因窒息而死。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早期使用的化学武器并非这类致命的毒药,而是催泪气体。1914年8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军队首先使用装有催泪气体的手榴弹,但这些气体实在过于“微量”,以至于德军根本没有察觉。同年10月,德军也向英军使用了类似化学武器,但同样影响甚微。那时,战争双方都不认为使用这种刺激气体有悖于《海牙公约》。此后,1915年1月,德军曾试图对俄军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但冬天的波兰战场实在太冷,导致化学试剂凝固,因此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