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富尔维和营至少40名外军军官曾留学中国
在联合国/非盟达尔富尔特派团南战区联合国超级营地,汉语“你好”随处可闻,许多外军官兵或他们的亲属都有在中国留学经商的经历,中国元素随处可见——超级营地的中国影响
当地时间4月24日上午,记者正在中国第七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大队长刘万靖的办公室里采访时,屋里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孟加拉国警察分队的排长萨里克。
萨里克和刘万靖热情地打着招呼。看得出来,两人已经是老朋友了。萨里克的来意却让记者有点意外——由于超级营地没有通邮,想让即将轮换回国的刘万靖大队长捎一些食品和饮料回去,寄给自己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上学的女儿。
这位父亲一脸感激地说,女儿打电话告诉他,中国给了她最好的学习环境,也给了她充分的尊重和帮助,在“斋月”里,会有专门的老师为她们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准备饭菜。
见记者对中国元素的话题感兴趣,刘万靖一口举出了好几个例子:在巴基斯坦三级医院,有一条中国文化长廊,中国结、中国书法、中国画等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藏品琳琅满目;在尼泊尔警察分队,6辆中国产的步战车承担着日常的巡逻、警卫任务;在坦桑尼亚分队,中国生产的炊事挂车保障着维和官兵的日常饮食;在整个战区,办公人员用的是联想电脑、海尔空调,在挤满了尼桑、丰田汽车的车场里,也出现了长城“哈弗”皮卡的身影。
“超级营地里和中国有关的故事还有不少呢!”刘万靖说,“你慢慢发现吧。”接下来的采访,证明他所言不虚。
当天下午,针对当前达尔富尔地区复杂的安全形势,中国和孟加拉国预备步兵分队举行了一场联合演练。孟方的现场指挥官扎门在演练间隙告诉记者,他曾经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学习一年,对中国陆军的战役战术比较熟悉,“这也是我们的联合演练如此默契的原因。”扎门说,他希望在维和任务期满回国后,能够有机会再到中国学习。
类似扎门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即将任满回国的南战区司令部训练处处长甘世海说,分到南战区的参谋军官和军事观察员都要到训练处报到,接受入职前培训,许多人一见他是中国人,都会主动说起自己在中国的培训经历。甘世海说,超级营地里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维和军人,至少有40名外军军官曾经在中国学习深造,战区司令穆阿祖的副官阿迪,军装上一直佩戴着中国空军指挥学院的校徽。
在这里担任参谋军官的吴佶征此前曾在位于法希尔的联非达团总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在他的经历中,不管是在法希尔,还是在尼亚拉,无论是维和友军,还是当地民众,“你好”已经成为对中国军人的标准问候语。战区副司令办公室的语言翻译阿卜杜拉,原本只懂阿拉伯语和英语,但现在正苦学中文,一有机会就向他请教。“用他自己的话讲,中国影响越来越大,学好中文会更有竞争力。”吴佶征说。
25日,记者随两批维和部队人员来到联非达团南战区有关部门进行对口交接。在运输控制部门,记者遇到了在这里工作的科特迪瓦籍民事人员埃尼•赛特,工作的事情解决之后,埃尼•赛特和记者聊起自己的“中国梦”。“我儿子今年9岁,想等他再大一些时候送他到中国学习,现在正找资料呢。”埃尼•赛特问记者,“你觉得哪个城市好?”
“为什么把孩子送到中国呢?”记者反问道。
“中国发展很快,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埃尼•赛特说,“中国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但又不像有些国家那样歧视和欺负我们。”
在南战区后勤部门,记者遇到了来这里办事的巴基斯坦三级医院副院长卡恩。“中国是世界上最友好的国家,她敞开怀抱欢迎我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卡恩说,他的三个兄弟分别在中国的广州、义乌和乌鲁木齐做生意。(吕德胜 汲宏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