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军分区震后第一时间赶到龙门乡 劝返多余民兵
中新网芦山4月27日电 (李长益)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灾情发生后,乐山军分区258名官兵和民兵全力以赴,受到成都军区、四川省军区党委首长、机关的充分肯定和各级党委政府、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作为军分区救援队伍中的一名队员,随队出征7天以来,所见所闻,发人深思。
地震发生后不到2小时,军分区官兵和民兵就在指定地点集结待命,而且超过了预先动员兵力数,还要通过做思想工作才把多余民兵劝返回家中。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把这些民兵召集起来!”部队开进途中,听到许多官兵的不解,军分区肖振平司令员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寓军于民’的军事战略方针,把一支数量规模巨大的军事力量潜藏于人民之中,仅乐山市就有民兵近30万,可以随时动员和补充,持续保持兵力来源。”
救援队伍于当日下午1时30分就赶到芦山县龙门乡政府报到,是异地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救援的力量。
军分区为什么能这么快就到达灾区展开救援,这是很多媒体记者经常问到的问题。对此,军分区朱代贵政委说,“近年来,军分区认真汲取“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经验教训,坚持按照“精干、可靠、管用”的原则,始终着眼“建在身边、抓在手中、用在关键”的目标,扎实抓好民兵“组织、政治、军事”三落实,我们这支队伍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赶到灾区。”
在军分区抗震救灾情况统计表上,20日就搜救转移群众76人,靠的正是民兵编组兵员多,动员集结快的优势,适合就地就近用兵执行应急救援任务。
21日,军分区肖司令员、朱政委亲自带领80名官兵,攀崖穿越丛林10多公里,在罗纯山大风顶,奋战6个多小时,清理塌方土石1200多立方,为龙门乡4个村12000多受灾群众打通了祖辈饮用了近100年被地震泥石流阻断了的唯一水源通道。25日,又二上罗纯山,经过5个小时的奋战,清理塌方土石1000多立方,架设管道600多米,再次打通了被余震和大雨冲塌阻断的水源通道。
“我们都有几十年没有上过大风顶了,你们解放军居然能够上去把它打通”,“你们真是为我们打通了生命水啊!”这些满是感激和慨叹的老百姓哪里知道,执行任务的民兵当中就有许多是自来水公司的员工,干这项工作对他们而言轻车熟路。
21日下午,红星村隆兴中心校王智强校长心情沉重地向军分区求援,“学校的教学楼已经不能使用了,556名学生没有了教学的场所,家长和学生们要求重新走进课堂的愿望十分迫切,教委复课的要求也很紧急。”救援官兵为了尽快实现各方的愿望,组织官兵昼夜奋战,2天内便搭建了10间帐篷教室和1间板房电脑室、2间板房备课室,挖掘搭建了80米长的旱厕。23日早晨,第一批200余名学生在家长们的护送下兴高采烈地走进了课堂。25日后,又在四川省军区的大力支持下,搭建了1200多平方米板房教室和教师办公室,隆兴中心校556名学生于27日全面复课。
看着民兵们熟练地搭建板房,建出来的房子整齐划一,我不由地产生了好奇。“我们本来就是建筑公司的员工,武装部将我们编到工程抢修分队也是因为我们的专业。”他们的回答让我豁然开朗。
民兵队伍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展示:专业种类全,施救能力强。乐山市“十二五”时期基干民兵进一步优化为应急队伍、支援队伍、储备队伍“三支队伍”,细化为21种类,分别编成通信保障、专业救援、工程抢修、防化防疫、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铁(公路)护路等300支分队,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应急救援任务。
20日晚,军分区救援官兵连夜进村入户时,龙门乡地处山区,加之天黑、电断,地震之后到处都是残垣断壁。20支救援小组当晚便深入偏远山区村落118户,在搜救转移群众的同时,还了解到很多受灾群众急需解决的灾情。许多老百姓都非常感激地说,“天这么黑,这么危险,只有解放军敢来!”
“这个地方的地形地貌同我们乐山非常相似,我们讲的又都是四川话,按照他们说的,很容易找到需要去的地方。”许多民兵的说法非常一致。民兵进入灾区了解情况,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很容易与受灾群众沟通,能够顺利在他们的引路下展开有效的搜救工作。
21日,军分区开设了2个热食保障点,每天为1000多人次的受灾群众提供热饭热菜,还相继开设了受灾群众宣传教育工作站、便民充电室等,尽可能地为受灾群众提供生活便利。军分区还派出了医疗巡诊分队、洗消防疫分队,救治伤病员271人,洗消面积4.5万平方米,挑水10余吨,解决150多头猪的用水问题,帮助灾区群众将140多头乳猪运到雅安市城区出售,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受灾群众的伤痛、减少了牲畜死亡和防止了流行病的传播。
22日后,军分区及时印制了5000份《致灾区父老乡亲的一封信》,在进村入户给受灾群众援送基本生活物资时,分发到他们手中,面对面地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两级军区党委首长的关怀,引导灾区群众坚信党的领导,正确面对困难,增强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信心。
民兵更容易与受灾群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拉近同他们的距离,准确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乐山市市中区民兵吴军的话代表了许多救灾官兵的意见。“你想嘛,如果我是受灾群众,地震之后最需要的,当然是能够尽快了解到外界的信息,能够吃得上饭,有一口干净水喝。”
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应急救援同样如此。民兵是来自于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既熟悉四川省内的地形地貌,又深知当地社会的风土人情,与受灾群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亲和力,非常有利于开展各项救援工作。
20日上午,一个长长的车队向芦山紧急开进。车队中的10辆大客车很是显眼,车仍然是我们平时乘坐的公交车,但驾驶员和车上乘客却换上了清一色的迷彩服。看到这一情景,路上的行人纷纷向车上的人们打招呼,“你们到哪里去?”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是赶去芦山抗震救灾的。”
在军民一体、平战结合的应急机制体制下,各种装备、车辆、机械等社会资源被编配到各支民兵应急分队,一旦需要执行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只要市应急办的动员令发出,立刻便可以整装待发。
21日,军分区向乐山市委、市政府报告了救灾急需的物资后,920顶帐篷、800平方米的板房、10000支光伏电筒、50多万元的食品、10台电脑等物资,当日便运到了灾区。此后,乐山市又先后调集了猪肉、腊肠、面条、大米、药品等价值300余万元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入灾区,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还将尽快把集抗震、防火、防渗、节能等于一体的价值150万元的整体式混凝土建筑建成,交付学校使用。
据军分区留守人员通报,乐山市在地震当天就启动了抢险救灾预案后,也相应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调运支援抗震救灾的各种物资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办起事来很方便。
24日,军分区开设了热食保障点。“你们这里的饭菜比我家里的好吃多了!”民兵队伍中的木工、电工、泥瓦工、机械操作手、爆破专业人员、心理医师等能工巧匠一应俱全,既有利于很好地完成救灾任务,又能够便捷地进行自我保障。
民兵执行应急救援任务,包括交通运输、救灾装备、后勤补给、灾后重建等一系列保障,大部分能够统一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应急体系予以解决,集全市之力畅通多元化保障渠道,极大地减轻了军费开支的压力和负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