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打赢“舌尖上的战争”
提要 军人作战饮食区别于一般饮食的特殊之处,是其明确的军事目的、特殊的保障群体、独特的保障形式。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民军队总得先有饭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则,虽有枪炮,无所用之。”这一论述,深刻地揭示了部队饮食保障与军队战斗力之间的紧密联系。
古往今来,“舌尖上的战争”就是军人角逐的另一个战场。军人作战,风餐露宿,必须要有能够忍饥挨饿的坚强意志,要有能够适应各种粗粝食品的强健胃口。同时,战场食品保障也必须适应作战需要,具有方便食用、用餐快捷、富有营养等特点。我们说蒙古骑兵善于吃苦耐劳,但也不能忽视牛肉干和马奶子发挥的作用——它们保存期长、携带方便、无需生火加热,使蒙古骑兵机动作战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军人作战饮食区别于一般饮食的特殊之处,是其明确的军事目的、特殊的保障群体、独特的保障形式。即便是在异常艰苦的作战环境中,军人饮食也必须适应打仗需要。这方面,我军有更多的发言权。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战士“一把炒面一把雪”的吃苦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景仰。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志愿军在远离后方、长驱转战的作战环境中,在生火做饭即遭敌机轰炸的战场态势下,正是炒面这种虽然近乎原始但便于携带、取食方便的战时食品,维持了官兵作战的基本体能所需。
世易时移。如今,伴随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水平的提升,我军后勤保障能力也水涨船高,我军这支长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军队,终于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打仗上而不是“搞饭吃”。但我们千万不能因为保障条件好了就丢掉能吃苦、愿吃苦、会吃苦的看家本领,一定要把未来打仗饮食保障面临的困难考虑得严峻一些,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正像习主席在视察部队时所说:现在部队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各项保障搞得不错,但是,越是条件好了越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注重培养吃苦耐劳、以苦为乐的意志品质。
同时,军需食品科研战线也应该充分树立“研为战”的科研导向。当前,世界各国都在下大力开发高营养、快吸收、口感好、保质期更长的野战食品,外军甚至提出“食品是战术武器”的观点。世界军需食品研究领域的一个共识是:打仗,不必吃得很好,但一定要吃得很快、很简单、很有营养。愿我军饮食保障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紧贴战场,以科技进步之力,协助部队打赢“舌尖上的战争”。(顾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