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机械手反应慢延时长 多次取样失败
与“蛟龙”一起创造深度
——记载人深潜英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付文韬
感动山东十大人物、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代表、载人深潜英雄……这些闪光的荣誉都属于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80后”,他就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潜航员——付文韬。
作为我国首批受训的两名潜航员之一,在4年海试期间,年轻的付文韬见证了“蛟龙”入海从1000米级到7000米级的跨越。4次海试,下潜19次,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这是付文韬向海洋事业交的“答卷”。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09年、2010年、2011年,付文韬连续参加中国载人潜水器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海上试验,出色完成了下潜任务,在不同海区取得了不同的样品,记录了多项海底宝贵资料。
其间,他自己也从一名稚嫩的预备潜航员,迈入了而立之年,驾驶技术更为娴熟老练。他说:“能和‘蛟龙’一起成长,和祖国的深潜事业一起成长,这是我的幸运。”
“任何风险都是值得的”
最让付文韬难忘的是“蛟龙”号的7000米级海试。在7000米深的海底,“蛟龙”号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从下潜、坐底到上浮,十多个小时的作业不仅让潜航员的身体和心理收到严峻的考验,同时也让潜航员的家人在千里之外牵肠挂肚、寝食难安。
付文韬却认为如果能亲眼目睹海底世界的神奇,任何风险都是值得的。他说:“当驾驶‘蛟龙’号潜入海底的时候,我想到了航天员,他们用长达数年的训练,去迎接几小时或几天的辉煌,在地球轨道或月球上亲眼见到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看不到的奇观。”
2012年6月22日,付文韬驾驶“蛟龙”号执行7000米级海试第3次下潜任务。在下潜之前,付文韬认真观摩前一潜次海底作业录像,制订了详细的下潜计划。
在下潜到海底7062米时,付文韬打开灯光照明系统,海底的世界清晰地显露在眼前。带给他第一个惊喜是海底有底栖动物爬行的痕迹。但这个惊喜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机械手在海底的反应动作慢且有较大的延时所打断,因为这很可能导致他空手而回。
在进行两次坐底后,付文韬开始取样。他试着操作机械手,将T字手柄的沉积物取样器从套筒中拔出来,握紧后垂直的插入底泥中,再拔出来,然后将采样筒插入作业栏上固定的套筒座,获得了一个沉积物样品。
当付文韬第二次离开海底两米左右高度航行时,他看到了海底的虾和小海参。大约前进了10分钟,一只个头较大的海参出现,他赶紧减速、坐底。可惜潜水器停的位置距离海参20多厘米。经验告诉他,再退回去会搅起大量泥烟,耗费时间,得不偿失。让付文韬欣慰的是,没多久,又有一只半透明的海参出现在视野中。他进行了第4次坐底,稳稳地停在海参前面。5分钟后,泥烟雾全部散尽。付文韬开始布放标志物,打开生物箱,将海参轻轻握住放入箱内,盖好盖子。
3个多小时的海底航行和机械手作业取样,付文韬取得了多份海底沉积物泥样、深海水样,现场首次获取海参样品,获得了块状沉积物,布放了下潜标志物。当返回母船时,他兴奋地张开臂膀,接受队友泼来的海水浇灌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