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943年鲁西细菌战:日军挖开河堤投放霍乱菌(2)
“卫生防疫”实为细菌战幌子
提到细菌战,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关东军的731部队。而发生在鲁西的细菌战,其实出自一支在山东的731部队。细菌部队被称为“防疫给水部”,名义上打着“卫生防疫”的幌子,实则,暗地里干着细菌制造勾当。
1943年,731部队组建者石井四郎提出了“准备使用大量细菌武器”先发制人的主张。深藏毒辣的细菌战阴谋,悄然启动。日军将地点选定在鲁西地区的卫河流域。
之所以选定在鲁西发动细菌战,临清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琳介绍:“卫河发源于河南中部,流经河南、山东、河北,最后在天津并入大运河。我们所说的卫河流域,是以馆陶、临清为中心的鲁西地区。日军之所以选择在卫河流域发动细菌战是因为卫河作为山东、冀中、冀南、太行山解放区的重要连接点,极具战略地位。”
除了这里战略位置重要外,还有诸多因素。由于卫河河床高于地面,汛期决堤放水,利用洪水可迅速传播霍乱菌;其次是以水代兵,水淹冀鲁豫边区和冀南根据地,可“把其中的八路军和农民一举消灭掉”;另外,卫河水位上涨,严重威胁着日军控制的津浦铁路和后方重要军事基地德州的安全。而津浦路是日军的生命线,“博山、淄川、华丰、新泰的煤,金岭镇的铁,南定的铝矾土和油母页岩等地下资源,以及号称“谷仓”的山东省的农产品,向日本本土和伪满运送,都离不开津浦线。将卫河决堤把水放于地势低洼的左岸,既能保住津浦线,又能保住德州。据战后战俘交待,实施细菌战还有两个目的:一是检验日军大部队在霍乱盛行区行军、作战的防疫力和持久力,用他们细菌战的术语说,是进行“抵制试验”;二是检验霍乱杀伤能力,为进攻苏联以及使用生物武器作演习和准备。
1943年8月21日,已经持续几年干旱的鲁西地区突降大雨。接连数日的大雨使得卫河流域河水暴涨,一场天大的阴谋,正随着水位的暴涨渐渐逼近。
日军准备乘机发动预谋已久的细菌战。8月下旬开始,趁着鲁西普降大雨河水暴涨的时机,第五十九师团师团长细川忠康命令日军航空兵、步骑兵将卫河、漳河、滏阳河、滹沱河等河流决堤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