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关注中美太空合作前景:中国将成航天霸主(2)
美苏合作的经验可资借鉴
探索并开发广袤的太空,国际合作已被证明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过去20年间,国际空间站项目正是在这个理念的推动下从蓝图走向实物,在各国支持下飞速成长。
美国《航空周刊》在其文章中指出,曾在国际空间站工作过的大部分美国宇航局人员表示,他们支持中国作为更重要的角色加入进来,并且非常希望同来自中国的航天员合作。该刊强调,由美国牵头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几乎把相关领域所有重要的国家都拉进去了”,可是,因美国法律限制,中国一直被拒之于国际空间站的大门外。
中美航天合作受阻的肇始,是1998年出台的《考克斯报告》。这份名噪一时的文件指控中国“利用发射商业卫星的机会窃取美国机密”。此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商业授权法》,从法律上彻底禁止美国卫星、甚至是包含美国零件的航天器在中国进行发射。
如今,中国航天发射的活跃程度有超越美国之势,让一些美国观察家颇有“芒刺在背”的感受。但与此同时,美国人也意识到:单纯依靠防范无法阻遏中国航天能力的进步,不如采取合作姿态,在交流中引导中国,力求使其按照尽可能符合美国利益的方向发展。
被认为立场偏保守的美国《大西洋月刊》,也对中美航天表现出积极态度。该刊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的太空竞争也是美国的机遇》的文章提醒读者:即便在冷战最紧张的时刻,美苏这两个对手也开展过太空合作,最为大众熟知的就是1975年“阿波罗”与“联盟”号飞船在地球轨道上进行的交会对接实验。同时,中国与欧盟也存在广泛的太空合作,这并没有给欧洲国家带来任何意外。文章进一步对比说,在政治层面时而存在尖锐分歧的美俄两国,仍在国际空间站和商业航天领域密切往来;相比之下,同为主要航天大国,中美现在“似乎很不正常”,两者潜在的太空合作领域严重受限,几乎处于全面中断的状态。
《航空周刊》则提出建议:美国现在愈发关注亚太,鼓励中国在解决政治和经济分歧时发挥建设性作用;从长计议,华盛顿应认真考虑美苏合作的经验能否适用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