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科学家谈蛟龙号科考:推动中国海洋科研质的飞跃

2013年06月27日 09:37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参与互动(0)

  探索中国深海科学新深度

  曾创造下潜7062米中国载人深潜纪录的“蛟龙”号,6月17日在南海冷泉区成功完成试验性应用航段的首次下潜,并在接下来的3天里连续3次搭载科学家下潜作业。“蛟龙”号下一阶段下潜还有望搭载科学家,继续向大洋深处挺进,开展科学探索。

  近日,本航段的6位参与南海深部计划的海洋科学家接受了记者采访,讲述了他们与“蛟龙”号的故事。

  周怀阳:获取第一手资料是科学家的使命

  6月18日,“蛟龙”号首次成功搭载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周怀阳到达海底冷泉区实地观察作业。他也因此成为了搭乘我国载人潜水器到南海冷泉区作业的首位科学家。“深海有太多未知的科学问题有待去发现和研究,探索并获取深海的第一手资料是科学家的使命。”周怀阳说,“‘蛟龙’号是中国海洋科学家们盼望已久的工具,我为中国的深潜事业感到自豪。”

  南海深部计划以构建边缘海的生命史为主题,由深海盆演化、深海沉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3方面组成,主要从现代过程和地质记录入手,解剖南海深部过程及其演变,再造边缘海的生命史。此次“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的研究区和研究内容,就是在南海深部计划的指导下,经过参与该计划的几百位科学家的多次讨论以及几年的准备工作,为“蛟龙”号第一航次而量身定制。

  作为此次南海深潜的科学家负责人,周怀阳携带了价值几百万元的科学仪器设备以配合“蛟龙”号深潜作业,其中包括地热温度探头、保压流体采样器、沉积物采样器、原位多参数传感器、磁力仪等。这些设备有利于科学家围绕地球物理、地质、生物地球化学以及微生物等领域展开实验工作。

  邱建文:希望成为香港与内地海洋学界的桥梁

  6月19日,中国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邱建文第一次搭乘“蛟龙”号在南海冷泉区下潜,经历了他终身难忘的一次深海科学探索之旅,并且获得了大量生物样品及碳酸盐岩样品。

  邱建文一直从事浅海底栖生物方面的研究工作,对深海研究涉及的较少,但出于对海洋科学的热爱以及专业领域的研究,使邱建文对南海生态系统充满了好奇。南海生态系有什么特殊性,南海生态系统和周边其他海域生态系统有什么连通性?他认为,这些研究对于南海海底生物群落保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此,他十分珍惜此次随“蛟龙”号在南海开展科学研究的机会。

  邱建文希望通过此次航行加深与国内同行学者的学习与交流。同时,还希望自己能成为连接中国香港与内地海洋学界的桥梁,让更多香港的学者通过“蛟龙”号拓展研究领域。

  杨群慧:期望更多原位传感器进入深海

  6月20日,“蛟龙”号首位女“乘客”——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院副教授杨群慧顺利完成下潜任务,这也是“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连续第4次下潜作业,创造了“蛟龙”号4天连续下潜的纪录。

  作为本航次下潜科学家团队中唯一一位女性,杨群慧备受关注。她有着丰富的深海科考经验,2010年她曾搭乘美国“阿尔文”号考察胡安·德富卡热泉区,但这次在南海冷泉区下潜还是第一次。她说,“期望以后更多新开发的原位传感器可以被‘蛟龙’号带入深海作业,从而更方便地帮助科学家进行深海科学探索。”

  杨群慧对“蛟龙”号寄予无限期望,她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的成功,必将推动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实现质的飞跃。通过此次磨合,‘蛟龙’号可以更好地满足深海科学研究需要。同时,深海科学技术的深入开展,又将推动我国深潜技术实际应用的快速成熟和规范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必将探索出一条中国模式的深潜技术与海洋科学相结合的发展之路,这对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李新正:期望能采集到冷泉区生物样本

  作为国际海洋生物普查组织新一届科学委员会的成员,我国海洋底栖生物学家、甲壳动物专家李新正对深海底栖生物充满期待,他自信地说:“如果能看到大型底栖生物,我一眼就能大致分辨出它的类别。”

  对于此次有可能随“蛟龙”号一起下潜,李新正表示自己是幸运的。目前,李新正承担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35深海生物多样性科研课题,如果能采集到深海样本,对于该课题的研究会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我的要求并不高。”李新正笑着说,“如果以后能够下潜,我期望看到冷泉区的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特别是鲸尸生物群落。最好能采集到生物样本,如果没有,采集到海底泥样也不错,海泥中也会有不少底栖生物。”

  李新正表示,与陆地科学相比,海洋学科还没有发展壮大,希望这次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对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吴正伟:希望我制造的仪器能发挥作用

  来自同济大学的吴正伟虽然外表魁梧,却有着一双巧手。他是周怀阳教授研究团队的一员,主要负责仪器设备制造、维护和使用。此次周怀阳携带的流体保真采样器和沉积物采样器,就是吴正伟在周怀阳的指导下自行制造的。

  “周怀阳老师有着丰富的深海采样作业经验。在他的指导下,我先设计出样品,之后他再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完善。”吴正伟边整理仪器设备边对记者说,“冷泉区和海山区的各种物理化学参数对深海科学研究非常有意义。针对本次试验性应用航次,我根据周怀阳老师的想法制造了原位多参数传感器。”吴正伟笑着说:“‘蛟龙’号在7000米级海试中使用的部分仪器设备也是我们制造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制造的仪器设备能发挥作用,协助科学家顺利采集到预期样品。”

  冯东:期待“蛟龙”号转到全面应用阶段

  冯东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的研究员。此次,他主要围绕南海深部计划中的冷泉研究展开科学考察。在登船之前,冯东针对南海活动冷泉区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研究。

  “如果能跟随‘蛟龙’号下潜,我希望能顺利找到活动冷泉区,采集冷泉样品,其中包括冷泉碳酸盐岩和冷泉生物以及沉积物等。有了这些样品就可以对南海冷泉作更深入的研究。”冯东说,“此次‘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对认识南海冷泉活动特征及规律有很大的帮助。国际上,冷泉及相关研究既是热点也是难点,希望通过此次试验性应用航次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冷泉研究领域的知名度。”

  冯东非常期待“蛟龙”号从试验性应用阶段转到全面应用阶段。他说:“转到全面应用阶段后,科学家就可以去不同的海域开展研究工作。这个过程将会非常精彩,并且具有重大意义,会给我国深海科学研究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汪涛)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