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黄埔军校趣闻:军校生把陈麻婆豆腐吃出名
成都黄埔军校“黄埔楼”旧址
中正堂西面偏北80余米处为黄埔楼,是一栋德式三层别墅,轿车可直接驶到楼梯处。建于军校后期,是校负责人办公和休息的地方。蒋介石每次来成都,常住在此楼的二楼。这座楼又称军校官邸或西楼、洋楼,军校师生习惯称作“黄埔楼”。
在中正堂正东,原建有办公楼宿舍等建筑。军校学生宿舍集中在校区东南和西南两个角上。军械库设在校区西北角上。
与中正堂前二校门平行成直线,正东方向约300米处是军校东门。这个便门靠近东院家属区,门外即是菜市场,因此由这道门出入的多是教职员工和家属。
中正堂之后不远处便是北城墙。1935年,蒋介石势力入川后,在成都北较场开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分校”,录取的学员多是当时川军整编后的下级军官,约有一两千人。为了便于训练及野外演习,就在北门及老西门之间的城墙上开了一个专用的城门。原成都分校副主任彭武扬独出心裁,命名此门为“存正门”。据彭武扬解释,是取正气长存之意,同时也寓意蒋介石的名号“中正”。彭武扬还写了一篇《存正门命名记》的文章,分校主任李明灏也题了字,还有一个中校秘书贺鹏武也题了一首诗。他们三人的作品,都用石刻镶嵌在城门洞内。“存正门”外有一道小石桥,题名“文白桥”,“文白”是当时军校教育长张治中的字。
有一天,李明灏陪同蒋介石到城墙外散步,蒋介石抬头看到“存正门”三个大字,又看见“文白桥”,顿时显得很不高兴:桥既然名为“文白桥”,门更应该名为“中正门”了。蒋介石又在城门洞内仔细看了三个人题的诗文,问李明灏:“贺鹏武是个什么人?他对党国有什么功勋?”李明灏答不出话来,第二天,急忙让人将城门洞内的刻字用水泥封盖起来。
紧邻“存正门”外,有一座横跨府河的木质桥,名曰万福桥,在当时是原成都北门与老西门之间的交通要道。因为是进出成都城区的要道,桥头两端有一些小店,其中有一家是后来店名大震的“陈麻婆豆腐”。这饭馆的出名,还得感谢近在咫尺的黄埔军校学生。因为“存正门”开通后,黄埔军校“存正门”给陈麻婆豆腐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军校学生成了这里的主要食客。黄埔军校的年轻人不但把“陈麻婆豆腐”吃出了名,并且将其名声通过同乡同学先由北较场传到西较场,再传遍成都市。抗战胜利后,又传播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