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火箭坠毁显示俄太空项目远落后于西方
俄质子-M运载火箭发射后爆炸
国际权威航空专业媒体英国《飞行国际》7月5日报道称,7月2日俄罗斯发射的“质子M“型运载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后不久坠毁,导致搭载的3枚“格洛纳斯-M”导航卫星损毁。俄罗斯正在就此进行事后调查。尽管事故原因可能需要数月才能明确,但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质子M”型火箭作为俄罗斯太空项目支柱的可靠性远远落后于西方同行。
欧洲航天局的“阿丽亚娜5”型火箭发射超过69次,成功率超过94%,享有高度的可靠性。同时,美国“德尔塔IV”型火箭发射22次,成功率高达96%,其可靠性更胜一筹。与之相比,俄罗斯“质子M型”火箭发射74次,成功率竟低于90%,可靠性较低。
此外,“阿丽亚娜5”型火箭在其前14次试验中只失败4次,问题得以及早解决。相比之下,“质子M”型火箭的失败却贯穿其使用周期的始终。
《飞行国际》的数据显示,此次“质子”型火箭发射在过去短短4年里已是第5次失败,而仅仅在过去10次发射中就失败了3次——失败率达30%。目前在所有在用的重型火箭中,只有俄罗斯的“质子M”型运载火箭和“天顶号”运载火箭在最近十次发射任务中有过失败记录。
报道指出,毫无疑问,俄对于这次事故态度严肃,决心认真处理。本次事故调查由俄罗斯航天局副局长亚历山大洛帕廷领导执行。继2012年8月6日“质子M”型火箭失事之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向负责太空项目的官员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提升可靠性。在一个月之内,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总负责人涅斯捷罗夫辞职。
报道称,国际发射服务公司——出售“质子”火箭的赫鲁尼切夫美国分公司表示,调查委员会将成立独立的审核监督委员会,其成员由仪表降落系统的客户、保险商和技术专家等代表组成,目的是依照美俄的出口管控,审核调查中的发现,并执行纠正措施。质子火箭事故分析的相关记录显示,问题在于质量监管。尽管监管工作涉及太空项目的各个层面,但管理问题比任何设计缺陷都更加棘手。
报道指出,任何技术失误最后都会导致发射失败。此次事故会促使俄罗斯航天局、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以及俄罗斯政府共同努力,仔细剖析落后于国际同行的太空工业结构。一位与俄罗斯航天公司有过直接合作的西方观察家最近告诉《飞行国际》,俄工业重组近20年,仍然像个根植于苏联的“小孩”。
《飞行国际》还指出,苏联时代的航天工业操作奉行赢家通吃的法则。赢得项目合同的公司垄断利润,排挤对手。与之相反,西方其他同行数十年来兼顾竞争与合作,形成客户、承包商和供应商三位一体的流动性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上述观察人士指出,俄罗斯需要在此方面多下功夫。(实习编译:李丹丹,审稿:仲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