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直升机年产近200架 直19创世界最短研制周期
让中国直升机领舞蓝天——访中航工业直升机总经理蔡毅
10年前,我国直升机年产十几架;2012年,这一数字飙升至近200架,增长10倍;近两年,国产直升机交付数量相当于以前几十年的总和,这是世界航空工业史的奇迹。作为现代航空飞行器中的高精尖产品,直升机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航工业直升机人矢志航空报国追求,谱写出了我国直升机工业腾飞的新篇章。
就在这两年,直8成功完成十余次改型,形成陆航、海军、空军、武警多系列发展的良好局面;直10批产交付部队后迅速形成战斗力,获评“陆航明星装备”;直19打破世界直升机史的最短研制周期纪录,快速装备部队;AC311通过AEG评审,在国内航空产品中属首位,现已签约70余架;AC313破除直升机高原性能瓶颈,成为世界上第一款取得4500米海拔地区A类适航证的直升机,飞行区域覆盖我国全疆域;AC352作为我国航空高科技研发领域第一次与世界先进国家进行对等合作(50%对50%)的机型,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从转包生产、合资生产的层面跨越到平等合作、同台竞技的全新阶段……
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航工业直升机总经理蔡毅。他提出,作为民族直升机产业的旗帜,我们更要紧抓机遇,主动作为,以内涵式发展推动核心竞争力提升,让中国直升机领舞蓝天。
依靠尖端技术赢得市场主动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在科技创新上占领先优势,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中航工业直升机通过若干型号的牵引,攻克了总体气动、旋翼、结构与强度、飞控、航电等专业领域的关键技术,获得科技成果奖上百项,使国产直升机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以复合材料球柔性旋翼系统、发动机全权限数字化电子调节控制、大面积复合材料结构、综合化航电系统、数字化设计制造和最新适航安全性标准等为标志的国产直升机,已经满足世界第三代水平直升机的整体要求。传动系统满足30分钟的“干运转”安全性要求;燃油系统和机体结构满足抗坠毁及雷击安全性要求;机体结构、操纵系统及旋翼系统满足鸟撞安全性要求;机载设备满足雷击和高强辐射场防护设计要求,座舱布局满足乘员应急撤离安全性要求……这些标志着世界第三代直升机的关键性技术现已在多个机型上运用,在试飞试验和客户使用中显示出了卓越的性能:2010年, AC313成功挑战“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创造了我国直升机产业发展的多个第一,并于2011年在青海共和创造了8000米最高升限纪录,2012年完成高寒验证试飞并取得民用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直10、直19两型专用武装直升机一经亮相就以其优良的性能,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交付部队后更很好地加快了陆军航空兵的转型升级进程,赢得部队的高度赞誉。
除型号研制外,中航工业直升机在预先研究领域也取得一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22项、集团公司奖59项,申请专利89项,取得专利授权1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