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牺牲46年后终被追认为烈士

2013年07月20日 09:01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抗战时期出现无数小英雄,王二小就是其中广为人知的一个。(资料图片)

  2013年4月3日,淮安市淮安区泾口镇千余民众聚于镇烈士陵园,纪念少年抗日英雄王元甲牺牲七十周年。人们抬着花篮、拉着横幅、肃穆致敬……

  鲜有人知,这位长埋地下的少年英雄,在淮安当地被提到“又一个王二小”的高度;更鲜有人知,这位“淮安王二小”直到去世40多年后,其事迹才辗转为人所知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本期档案穿越,扬子晚报记者在淮安市档案馆保存的一些档案资料中,梳理出王元甲牺牲到成为烈士这近半个世纪间,他与一位新四军老兵的不解之缘。

  [引子]

  新四军老兵重游故地

  提到一个小英雄

  记者面前的古稀老人名叫秦九凤,现任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党史顾问。他的讲述将时间拉回到1981年5月6日,“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那天接到了一个接待任务”。

  那是秦九凤和时任安徽巢湖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程特青第一次见面,他负责陪同后者参观访问并当向导。“在淮安县招待所,我见到了这位当年叱咤风云的抗日老战士。他个子不高,面庞清瘦,笑起来很和蔼……”程特青告诉秦九凤,他曾经在淮安的土地上工作过整整3个月。

  1943年5月,程特青在新四军6师18旅52团政治部任宣传干事,受政治部主任彭冲派遣,到淮安宥城乡开辟新区。宥城是个水乡村子,当时向东北20余里是日本鬼子的车桥大据点,北面10余里也是泾口日伪军据点。地方民众爱国情绪高涨,自发组织起一支一百多人的抗日民兵组织。程特青一到就成了宥城抗日民兵的主要领导。

  “离开这里38年了,早就想回来看一看,年纪越大这个心愿越强烈。”新四军老兵当时的动情,让秦九凤感念至今。

  第二天,秦九凤陪程特青来到淮安城东南60多华里的泾口,“那里树木成荫,田园似锦。我随老人踏勘了当年的宥城、东作庄、石桥头、凤凰嘴等抗日旧战场,访问了当年的宥城乡农救会长李在进,拜谒了苏中区抗日十大民兵英雄之一的王溶烈士墓……”一路上,程特青时而喜笑颜开,时而老泪纵横,更是抑制不住地向身旁的“小秦”讲述战争年代发生在这里的一桩桩往事。

  “比如‘水车轴充大炮’、‘洋油箱内放鞭充机枪’、‘在日伪军经常经过的路上贴标语、散传单’等等,我印象非常深刻。”秦九凤说。

  正是在那一日程特青的深情回忆间,“喜欢读党史,对当地英雄故事如数家珍”的秦九凤,第一次听到了王元甲的名字……

  王元甲的故事

  到敌占区贴传单,15岁少年被捕遭残害

  1943年5月9日,泾口据点里的日伪军出来抢粮食,与宥城民兵在东作庄、石桥头遭遇,打了起来。其间,两个民兵抓到一个十多岁的少年“汉奸探子”。战斗结束后,程特青在乡政府见到那名被绳子捆着的少年,他衣衫褴褛身材瘦削,根本就不像汉奸探子。细问之下,少年告诉程特青自己叫王元甲,15岁。王元甲母亲早逝,家里十分贫苦。父亲让他到泾口圩子里的一户地主家做小伙计。

  自从新四军在泾口一带活动后,驻泾口圩子里的日伪军非常惊慌,就挨家挨户每天派出一个人到圩外打探新四军的消息,回来汇报。5月9日这天轮到王元甲老板的差,老板逼着王元甲去,不去就不给他饭吃。当天,王元甲吃过早饭就出了圩子,他也不害怕,循着枪炮声来到石桥头,见到有两个拿枪的民兵,他就天真地上前询问新四军情况,结果被当成了密探。

  程特青立即叫民兵给他松绑,还让人给他盛来碗山芋干粥,一边告诉他,日本人是来欺负中国人的侵略者,新四军到这里是为了赶跑这些坏蛋。王元甲听着听着,手中的筷子停了下来,眼泪也落下了。他主动提出要加入新四军,要去赶跑日本鬼子。当时,程特青看他年纪太小,个头也不大,就对他说:“参加新四军要背枪、背被包,还有干粮袋、手榴弹,你现在还背不动。所以,现在我不能带你出去。不过只要你热爱祖国,你在敌人圩子里照样可以抗日打鬼子。”

  当晚,王元甲带着新四军淮盐宝办事处印发的“红五月”宣传标语《告敌占区同胞书》和《告伪军同胞书》回到了圩子,趁着夜深人静时,把这些标语贴到墙上。

  程特青第二天接到消息,王元甲很勇敢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凭空出现的标语让泾口圩子里的日伪军非常紧张,到处搜查并很快抓捕了王元甲。遭受了3天毒打之后,15岁的生命在日伪营中凋零。

  老战士的心痛

  小英雄未获应有待遇,他决心“管到底”

  在秦九凤的讲述中,程特青老人一直为自己亲手派出的小英雄惨死敌营却无能为力而痛苦自责,38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王元甲死后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我这次有一多半就是为了他来的。”

  次日,秦九凤陪着老人沿着张公堆——抗日战争期间,地方民众在这条长达十华里的堆堤上挖有蛇形战壕,因此被人们誉称为“抗日堆”——步行回泾口,来到了泾口公社泾前大队的王元桂家。刚好老王在家,他就是小英雄王元甲的亲弟弟。

  程特青看到王元桂第一句话就问:“王元甲有没有享受烈士待遇?”后者痛苦地说:“什么烈士,‘文革’期间还有人说他是汉奸。”

  接下来的场景至今仍深深印刻在秦九凤脑海中:

  “什么?”程特青老人一听,气得脖子上青筋暴跳,他猛然一把扯开衣襟,一枚纽扣随之滚落到地上。“血战兴化城,我是尖刀突击连连长。攻城时与敌人拼刺刀,我负伤24处,整整昏迷了七天,醒来时的感觉也抵不上今天听到这个消息痛苦。”

  缓过神来的程特青老人二话没说,捋起袖子就在他带来的盖有巢湖地委宣传部公章的信笺上,刷刷刷地写下了王元甲是革命烈士的证明,并嘱咐王元桂找地方政府,一定要追认王元甲为革命烈士。

  然而,当王元桂拿了程特青的证明后马不停蹄地跑到淮安县民政局,办事的人告诉他,追认烈士一般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证明才能上报。

  带着巨大的心痛,程特青返回了巢湖。临行前他拉着秦九凤的手说:“九凤同志,王元甲的事我决定管到底了,回去我就着手找证明,他当不上‘烈士’,我这把老骨头就是死都不能瞑目。”

  老战士践行承诺

  奔走忙碌5年,辞世前还惦记这件事

  程特青这样承诺,也正是这样做的。他回去后,立即写信和电话联系了当年在新四军52团工作的几位老同志,请他们帮助做个副证。然而,这些老革命中竟然无一人记得此事,回答的都是“没听说过”、“记不得这件事了”、“无法帮你证明”等等。

  这样的遭遇,让程特青百思不得其解,他在屡屡碰壁后写信给秦九凤,“现在,我们有些人已经麻木了”……

  记者在秦九凤家中看到了离开淮安5年间,程特青写来的十几封信。老战士的字苍劲有力且极工整,所说的除了别情友谊外,几乎每一封都会提到王元甲。

  “今天接到某某的回信,他说已经记不清楚这件事,估计帮不上忙。”“上个星期在电话里,某某的夫人说他最近身体不好,应该难以回忆当年的事了。”诸如此类,是程老向秦九凤讲述自己践行承诺的进度。

  “想想当时他才15岁,如果活到现在,也是50多岁的老人了。”这是偶尔在信中,程特青流露出对小英雄的缅怀。

  信中更多的是对秦九凤的嘱托,“虽然只是相处3天,但我们的友谊却已深厚。王元甲的事情现在能奔走出力的人不多,拜托九凤同志继续努力,为英雄争得应有的荣誉。”几乎每封信中都有类似的殷切鼓励。

  记者注意到,老人的身体在此期间每况愈下,有一次甚至因为糖尿病并发症住院治疗了10个月之久。

  1986年4月的一天,秦九凤接到了那个熟悉地址的最后一封信,落款变成了程特青的家人。这是一封讣告,老人已经于当月18日,因突发心脏病在医院去世。“临终时,他还嘱告家人,要拜托淮安的老秦继续将王元甲追烈的事办成,否则他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

  ■后记

  牺牲46年后 小英雄被追认烈士

  经过多年的努力,秦九凤辗转找到了一些王元甲事迹的知情人,并得到其中几位的手书证明。1989年1月,王元甲牺牲了46年之后,终于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老英雄程特青可以瞑目了。-  本期协办单位  无锡市档案馆  本版撰稿  江苏省档案局 杨益群 袁光  淮安市档案局 朱兆昆 谈有法  淮安周恩来纪念馆 秦九凤  扬子晚报记者 张磊

【编辑:贾龙】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