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布放回收模拟完成 安保系统国际领先(图)
在操作手李德威的控制下,位于“向阳红09”船后甲板的巨大的A形架缓缓向海面倾斜、伸展,随着绞轮转动,胳膊粗的钢缆垂降下来。7月23日上午,科考队水面支持部门开展了A形架系统演练,模拟了对“蛟龙”号的整个布放、回收过程,同时对操作手进行考核测试。
“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1航次)现场副总指挥丁忠军评价说:测试完全合格。
丁忠军介绍说,此次演练主要分起吊、外摆、布放3个环节,一是挂主吊缆,包括提缆、挂钩等动作;二是把A形架摆到水面;三是松缆、脱钩,模拟将潜水器放到海里的动作。其中,提缆、挂钩、松缆、脱钩等动作虽比较细微,但最为关键,需要各环节衔接得当,否则可能使潜水器因失控而产生摇摆或碰撞,造成设备损坏,甚至会影响到下潜人员的人身安全。
A形架是个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可以提起30吨的重量,但对其操控仅通过一个笔记本大小的设备就能完成。该设备控制面板上装有手柄和旋钮,操作手可以用背带把它挂在胸前,一边移动一边操控。
在A形架系统演练的同时,深潜作业部针对应急逃生等内容,为将要执行下潜任务的科学家进行了培训。
“大家看,如果综合显控平台最下面右方这个数字亮起,说明潜水器距离海底小于50米,一分钟之内就会坐底,这时要立即抛载。”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祝普强在模拟舱里向科学家们进行了抛载上浮技能培训。
据祝普强介绍,“蛟龙”号的安全保障系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紧急情况下,下潜人员可以通过操纵控制面板上的按钮把携带的抛载铁、蓄电池箱、采样篮统统扔掉。如机械手被缠住,“蛟龙”号将抛弃机械手。最糟糕的情况是陷入淤泥。这时,“蛟龙”号的报警系统会发射浮标到海面,母船立即到位、施救,确保把所有下潜人员营救回来。
“关键时候性命都在这些红红绿绿的按钮上了,我们每个人都学得特别认真。”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的唐丽梅说道。(赵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