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迷人洞”抗日传奇:日军吃亏放毒气(图)(2)
迷人洞中有乾坤
原来,昌平婆和全村上下90多个人就躲在这个被村民们称为“迷人洞”的小山洞里。当然,如果没有昌平婆这个意外,或许就没有后来村民与日军的正面交锋。
“‘迷人洞’的叫法村里自古有之,是因为此洞只有一个出口,洞里崎岖弯路多,走得深了,就如迷宫一般,未必出得来。”吴清芬老人说。
在村民的引路下,记者踩着红色的泥巴穿过茂密的草丛找到了仅有五六十公分宽的洞口。由于当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雨,地表与地下温差大,洞口处正冒着袅袅水汽。初探洞口,一片黑暗,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湿气。记者和村民们戴上头灯,猫着腰、缩着头,一步一步艰难地挪进洞里。但是,往前挪大概五六步左右,一处二十多平方米的“大厅”让人顿觉豁然开朗。此刻,随行的人可以半蹲着腰行走自如。
洞口“迷人”的地方不仅仅是在这一处的别有洞天。往洞口的西面看,头顶上的石头形状各异,还不时地在滴水,透过罅隙可以“监视”洞口处来者何人,十分隐蔽。
往东面看,洞内盘根错节,每一个狭缝似乎都是一个入口。据53岁的村民吴钟宛说,“往里走后面还有一个‘大厅’,有六七十平方米大小,要平躺着进去。我小时候曾经爬入洞口深18米处,后来就不敢再往下爬了。”当时,村里的乡亲就是分散躲在洞内。
海南资深水文地质专家李福曾多次到“迷人洞”调研考察,“我曾经在里面呆过三个多小时,可谓冬暖夏凉。”李福说。他分析,“迷人洞”地处羊山地区火山口群。火山岩的形成有两种,一种是岩浆溢出来,一种是火山口爆发。“迷人洞”的形成属于“溢流”。即岩浆溢流出来时比较厚,外表凝固,流的过程中开口裂开,再从开口流出来,里面就空了,形成了地洞。此处的火山口,经过年龄测试,已有七千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