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子替父寻志愿军战友 帮更多老战士赴朝祭战友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8月01日 10:03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未经历的人,永远无法了解战争的残酷。

  更别说,后来的人。

  44岁之前,张爱兰也从没想过了解这些。

  当过志愿军的父亲,将过去说过无数遍,可对孩子来说,也就是耳旁风罢了。差不多,就像所有的孩子与父亲一样。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位在河南郑州中牟县的小商人,自2008年起,开始了自己的理解。

  她想帮自己的父亲寻找那位战友。之后,她想帮更多的志愿军老战士,再去看看自己的同袍。

  以前,战争对张爱兰来说,只是写在书上的宏大历史;而现在,她能感受到其中的人们是活生生的,她只想关心他们。

  上篇:寻访

  “我就是想找到他”

  一间20多平方米的屋子,隔成了几个半开放式的小单间,每间都有单人床。屋里,墙上挂的、桌上摆的,全是有关抗美援朝的相片和纪念品。

  这里,是张爱兰在郑州创办的中国第一个“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其实,“往简单了说,就是想老战士每次到郑州来,或者路过时,有个地方歇歇脚”。

  张爱兰刚从外地赶回来,脸红扑扑地,个子不高,但壮实,手里还拿着一份刚收到的快递。打开,是一位老战士寄来的身份证、护照和一封信。护照崭新,一看就是刚办的。

  “好多老战士都想去看看战友,就把材料直接寄过来。”这位老战士姓秦,河南人,1928年生。85岁了,护照上的照片满脸皱纹纵横。“这次来不及了,后天我们就要第6次去朝鲜扫墓。”

  他们为什么要回去扫墓,为什么想把战友的遗骸接回来,张爱兰过去不了解,现在也没觉得自己真正理解。

  但有些感情她体会过。有些事经历过后,她知道,自己应当做些什么。

  她知道,老战士们的念想,和自己的父亲差不多。过去的40多年,她是听着这些事长大的。

  张爱兰的父亲叫张增德,曾是一名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时在67军199师596团,做过战士、机枪手,也兼职过班长。

  从小,抗美援朝的故事,军人的范儿,就深深在这个家,打下了烙印。

  吃饭,不许剩一粒米。因为当年在朝鲜,几天吃不到一粒米,吃的是“炒面+雪片”。

  坐凳子,要笔挺;走路,要挺胸抬头。因为当年在朝鲜,部队人人都是这样。

  否则,招来的就是父亲的责骂:“我的命,你们的命,都是捡来的。不珍惜,对得起他们吗……”

  没人,真当回事。

  日子像水一样流去,过去的日子被擦得几乎不留痕迹。

  只有父亲,守着自己的坚持。

  他有自己的秘密。他的枕头下,总压着一个志愿军布包,上面绣着一颗红星。里面装着什么,没人晓得。

  只是,每年临近10月25日,他总会从包里拿出一块旧旧的帆布,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流眼泪。

  “他是炮手,我是传子弹的,我俩一起打下了美国人的飞机……他叫陈春元,回国后,怎么也找不到,不晓得他现在怎么样……”

  每年过年团聚的时候,每每有所触动的时候,父亲总会一再说起。但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件事,家人的耳朵快生出了茧子。

  没人,真当回事。

  他这一辈子,除了文化是在部队学的,部队带回来了刚正不阿,其他,一辈子没做过官,没享过什么福。

  时代早就不同了,人人都有自己的事忙,谁还想什么战争。多赚点钱,过好自己的日子,是正道。

  何况,就一个名字,去哪找?

  一说这些,父亲黑着脸,不再发一言。

  2000年,张爱兰下岗了,在县城里经营起一家小超市,日子好了起来,生活倒也滋润。

  每天下午,附近的人们总喜欢去她那的超市聊天。

  人们向老人夸这个女儿:“有福啊,你看女儿这么孝顺,超市开着,有吃有喝,你是想吃什么吃什么……”

  老人两眼一弹:“孝顺什么?让她帮我去找个人,都不去……”

  大家笑笑,张爱兰照样忙活着,也不搭腔,权且继续当耳边风。她知道,没人比得过父亲心里的战友,不过她也没想去比。

  没人,真当回事。

  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说说而已,谁会在意呢,还不如想想晚上吃什么,更实在。

  一直到2008年,84岁的父亲,脑溢血,住进了医院,病危。

  几天几夜,张爱兰和兄弟姐妹们轮番照料老人。

  醒来后,老人没说话,只是流眼泪,哭声憨厚,很大声。

  他把张爱兰叫到自己的床前:“我还是想战友,我睡不着觉,这几天梦里,我一直在战场上,身边就是他。”

  “闺女,就算我死了,也要帮我去找找他,好吗?”

  “当年快牺牲的时候,我俩躺在地上开玩笑,他说,老张,你有儿女,要是我死了,以后让他们给我上上坟,烧点纸啊。我说,要是我回不去的话,那你以后要帮我照看孩子啊……”

  张爱兰沉默:“找到了,又能怎么样?”

  “见个面也中(行)。当年,他是孤儿。要是他死了,没有后人,你们就帮我去给他烧烧纸,上个坟。要是有后人,能给他上坟,我死也瞑目了。”

  “我就是想找到他。”

  真是没想到,这件事,他坚持了几十年,甚至病危时,最心心念念的,不是儿女,还是战友。

  父亲的病好转了,但张爱兰把这件事刻在了心里,当做父亲的“遗愿”,去做了。

  志愿军老战士之家

  他叫陈春元,湖北人,高个……还有两张照片,一张进朝鲜之前的合影,一张立功后的合影。这就是父亲所有的线索了。

  抗美援朝结束后,1954年回国,张增德与陈春元被分到了不同的部队,从此失去联系。

  陈春元的原籍,是否就是他的参军地,退役后他有没有回到原籍,都不知道。

  但老人知道女儿联系了当地电视台,准备去找时,激动地在雨中正步走了起来,就为了让战友在电视上能辨认出自己。

  张爱兰出发了。

  顺着父亲少有的记录,她找遍了河南,在三门峡市灵宝县程村乡北社村,她找到了与父亲当年一个营的战友,段全录、闫天寿。

  “还记得陈春元不?”

  “不知道。”

  “我们思念亲爱的老战友,希望能有一天聚聚。”

  转向湖北,辗转查实,在湖北省叫做陈春元、年纪在70岁以上的老人,有7名。到底哪一位才是?

  张爱兰只能一位位拜访。不断地希望,不断地失望,一直找到最后一位。

【编辑:贾龙】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