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印度国产核潜艇反应堆启动 或用于航母威慑亚太

2013年08月12日 08:24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继2009年下水后,印度第一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迎来第二个关键节点:其核动力装置开始正常运转,潜艇也将进行海试。加上印度国产航母和俄罗斯帮助改造的“维克拉马蒂亚”号航母的“好消息”,印度海军似乎进入了一个丰收季。

  核反应堆进入临界状态

  印度《德干先驱报》网站10日报道称,“歼敌者”号潜艇的核反应堆功率约为80兆瓦,周六早晨进入临界状态,它将开始产生动力,驱动长104米、排水量6000吨的“歼敌者”号。报道称,这让印度成为极少数能够发展核潜艇的国家之一,目前只有美英俄法中装备本国研发的核潜艇。

  印度国防部长AK.安东尼说,潜艇加入舰队时将令人非常骄傲,并称这是该国在关键领域自主化的重要里程碑。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的一个海军工程师和科学家小组以及Bhabha原子能研究中心的“秘密单位”一起致力于该项目将近三十年,核反应堆小型化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报道称,自从2009年下水以来,核潜艇就一直是印度最为机密的军事项目之一。但是,过去3年由于没有可运行的核反应堆而引起对该项目再度拖延的担心。该潜艇可在水下航行一个月,同时还有一套备份的柴油发电系统。

  据专家介绍,核反应堆达到临界状态就是核裂变产生出的新中子数量刚好满足反应堆继续裂变的需要。如果中子数过多,反应堆运行就会不稳定,甚至有爆炸的危险;反之,如果中子数过少,裂变反应则会逐渐停下来。通过吸收中子数量,可控制反应堆的运转。达到临界状态意味着核反应堆能够持续平稳地进行核反应,以释放强大的核能。但要让潜艇自由航行,还要解决减速器、控制系统等一系列问题。

  潜用核反应堆能成为核航母动力吗?

  报道称,目前“歼敌者”号核潜艇正在一家军用造船厂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预计在印度洋的夏季季风过后进行海试,并将在2015年之前服役。

  印度国产核潜艇的反应堆在未来海试中得到更多验证之后,能对印度海军带来哪些好处呢?一名熟悉印度海军的中国军事专家11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称,印度潜用核反应堆的研发和试制成功将对其未来大型水面核动力舰艇,特别是核动力航母的建造打下坚实基础。毕竟大型水面舰艇对紧凑性要求要比潜艇更宽松。此外,国际上也不乏将潜用核反应堆移植在大型水面舰艇上的先例。例如,出于成本、安全性、可靠性等多方面的考虑,法国曾用两台“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K-15(单台功率150兆瓦)核反应堆作为排水量不足4万吨的“戴高乐”号航母的动力,但海试表明功率偏小。因此,不排除印度未来将该潜用核反应堆用作大型核动力水面舰艇,甚至国产核动力航母的动力源。

  印度海军进入“丰收季”

  除了核动力装置进入临界状态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外,印度第一艘国产航母也计划于12日下水,加上俄改装的“维克拉马蒂亚”号航母也将于年底交付印度海军,印度海军似乎进入一个大丰收的季节。不过专家表示,这个成果“丰收期”,实际上是多个项目的多次延误与推迟后,经过一系列机缘巧合造成的。核潜艇特别是战略导弹核潜艇的研制,是整合舰艇、核能、导弹、核弹小型化和导弹潜射等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复杂程度和难度堪比太空项目。多年来印度核潜艇发展之路十分曲折,由于基础科研力量薄弱,加上工业基础差,印度曾3次启动核潜艇的配套动力研究,但3次研究探索都无功而返。这次尽管首艘“歼敌者”号核潜艇的核反应堆已开始启动,但距离真正形成战斗力还差很远。从美俄法等核技术先进国家的经验来看,新的核潜艇从动力系统启动到服役并真正担负战备值班,一般都要经历1年以上的系统海试过程。鉴于“歼敌者”号为印度首艘国产核潜艇,海试时间可能更长,2015年服役恐怕有些乐观。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印度海军的丰收季是印度海军发展战略的客观结果。近年来,印度通过外购、改造和自主研制等手段打造世界“第二大海军”的目标一直在推进中,并取得多项重大成果。今年上半年,印度舰载航空兵部队组建完成,俄米格-29K舰载机已交付印度;印度在东海岸建造印度绝密潜艇基地已基本成型,成为印度新型核潜艇母港;再加上近日印国产航母下水和国产核潜艇即将开始海试。不难预想到,在不久的将来,印度海军将会形成以印度洋为中心,辐射非洲大陆和亚太地区的军事能力。(环球时报驻印度特约记者 陈 晨 本报特约记者 张亦驰 李晓东)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