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中国军事航空医学发展:大国实力象征
俞梦孙院士详细解答主持人提出的有关“强军”的问题(季拓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俞梦孙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军事航空医学融合医学、工程学两大领域,它的研究水平是大国实力的象征。
军事航空医学是通过以飞行人员为中心的“人体━飞机━环境━任务”相互关系的研究,提出保障飞行人员身体健康、保证飞行安全、提高飞行作战能力措施的学科。
“作为一个大国,没有军事航空医学是不行的。”从中国军事航空医学一起步就参与到此项事业的俞梦孙,见证了中国军事航空医学的历史沿革。在俞梦孙看来,中国军事航空医学的发展可以分为5个阶段。
上世纪50年代为中国军事航空医学的初创期。俞梦孙说,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中国开始对军事航空医学进行研究。“那时只有两位曾经接受过美国航空医学培训的老专家,加上苏联专家,带着我们这些年轻人从零起步。”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研制自己的飞机。此时的中国军事航空医学研究方向转为研究和新飞机设计的有关问题。“通过研究,如何能使我们的飞行员更好地匹配中国自己的飞机。”
1980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对中国军事航空医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军事航空医学研究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一些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装备如生理遥测设备等开始大范围投入使用。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军事航空医学进入第四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对飞行员的选拔和素质要求更加明确了。”俞梦孙说,通过离心机等训练方式进一步减少了“黑视”甚至昏迷等症状,飞行事故大大降低。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军事航空医学越来越注重“健康医学”的研究,由此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现在我们把飞行员的健康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我们想把每个飞行员培养成一个身心完全健康和谐的人。”俞梦孙说,今后的军事航空医学发展要把维持飞行员的身心健康放在整个航空医学研究的首位。
俞梦孙是大型访谈栏目《两院院士谈强军》的第三期嘉宾。该栏目由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和新华网联合制作,旨在结合院士个人专业视角,围绕当前重大军事行动和社会热点话题,深入探讨国防和军队建设历史变迁和最新发展。(石乐乐 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