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心理医生泪述军人脆弱:一年后他仍时见废墟中断手(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8月15日 15:03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症状消减的速度有快有慢,甚至伴随终生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你产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犹豫了几秒后,他开始回忆——

  那天,部队接到命令便赶往灾区。路上,随队的心理咨询师已经开始“打预防针”:“你们接下来要见到的场面是比较惨烈的……”

  但他从小没见过死人,根本无法预料现场惨烈的程度。

  在废墟中看见那只手后,他第一个冲上前去牢牢抓住,本能地往外拉,结果……

  说完之后,他痛苦地皱眉,“好像就是我自己的手”。

  从此,这只手就反反复复地出现在他眼前,没有任何预兆,不分白天或夜晚。他想忘记,可是却根本没有办法。

  孙剑后来向部队了解到关于这位士兵的更多情况——这是一位2008年入伍的新兵,入伍时刚满18岁,平时各种行动都愿意冲在最前面,部队领导评价为“积极、主动、上进的好兵”。

  但现在,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位好兵。“我本来不是这样的,以前遇到车祸这样的事,我会克制住自己的恐惧,第一时间冲上去救人,但是看过这只手以后,我再也没有办法克制自己了!哪怕只是听到哪里发生了事故,我都无法去想,我太害怕了……”一年来,他第一次向别人倾吐心中的恐惧。

  在孙剑建议下,他接受了住院治疗。

  孙剑说,这是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都符合3个特征:

  ——“闪回”,悲伤的情景不断出现;

  ——“回避”,不愿说起自己的感受、不想经历任何与创伤类似的刺激;

  ——“持续性的警觉性升高”,精神紧张。

  这些症状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消减的速度则有快有慢,甚至伴随终生。有些经历过战争的老兵退伍多年后,听到发动机“哒哒哒”的声音仍会全身发抖;去过汶川救援的医生回来,地板稍稍一震,就下意识地站起来,以为“要跑出帐篷”。

  汶川地震6个月后,战时心理服务大队对参与救援的官兵做过一次回访,调查显示,6.53%的人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服务大队专家高志勤说,未来战争依靠高科技、电磁战、心理战,这个比例并不小。

  对于军队来说,患上心理疾病属于非战斗减员。战时心理服务大队的目标是,减少心理伤减员,提高部队战斗力。

  以前是坐在医院里等,现在是上门,主动筛查

  有些心理障碍的发生,也跟不同人的人格基础相关。

  心理专家陈方斌打了个比方:5个碗掉在地上,有的整个碎了,有的可能只裂不碎。人本身的心理和人格基础不一样,反应也不一样。

  首先就要心理评估,防止本身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进入部队。

  但此前,我国对军人心理健康评估几乎是一片空白。大队里的老专家张理义成立了课题组,组织人员对全军230多个单位的10多万名官兵跟踪调查,10年,研发的“中国军人心理健康测评仪”,后被广泛用于新兵入伍、学员入学、执行重大任务人员选拔等心理筛查和平时心理健康保障。

  2003年9月,测评仪“卡”住了一个兵。当时某部需派人员出国执行维和任务,用测评仪进行心理健康筛查。一位平时工作出色、综合素质都过硬的驾驶员小刘测后,结果却显示有轻微妄想症。

  任何测评都有不同程度的假阳性率,需要精神心理专家再一次进行“人工”判断。结果,小刘的确患有妄想症。

  高志勤说,现在新兵入伍要经过两轮不同系统的筛查。一次是在入伍前,一次入伍后。

  尽管这样,3个月或半年后,还是会有官兵因精神心理问题住院,“但已经比以前不做筛查要少得多”。

【编辑:贾龙】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