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试飞英雄王昂:为中国航空事业奋斗终生(2)
从事一项工作,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王昂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上大学的时候,他就是学校轻音乐队的队长,也是舞蹈队的队长,到现在他的家里还有手风琴、电子琴等。
他也愿意自己动手,现在家里的东西坏了,都是他自己修。王昂说:“自己动手,可以有锻炼自己的头脑。对自己从事飞行工作很有好处。”
当年,在很多人看来,王昂是个大学生,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但是他却从来不以此为傲,仍然很刻苦地学习试飞技术。
他说:“作为一个试飞员,经常面临的是新的机种、新的技术、新的课目,如果不努力学习新的东西,就会在一些试飞任务中束手无策,就会延误航空技术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试飞员应该有丰富的知识。”
从事试飞工作的那些年里,王昂坚持不懈地学习国外有关航空科学技术资料,精心攻读飞行原理,以及外国先进飞机试飞和有关驾驶等问题的书籍和资料,有不懂的东西就向科研人员请教。
他还自学英语、日语,加上在大学学的俄语,能够借助字典,阅读有关的国外航空专业方面的书刊、杂志,从中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他还把有的资料翻译出来,供试飞员参考。
王昂不仅注意技术理论学习,而且非常重视自己和战友们的实践经验。每次飞行下来,不管多忙多累,他都坚持写飞行日记,把自己在飞行中的点滴体会记载下来。每当战友们完成一个新的科研项目或者正确处理了一个特殊情况,他都要跑去详细了解、询问,从中吸取教训。在一定的时候,再把这些零星的材料加以整理,使它变成比较系统的东西。
王昂就是这样,永不满足,永不停步,不断向新的高峰攀登。因此他在科研试飞中,能够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任务。他不仅能够把科研人员要求得到的数据变为现实,而且能充实科研人员的设想。
一般情况下,科研人员为了获得某个项目的资料,要在飞机上加装各种仪器,试飞员按照科研人员提出的要求飞行,就算完成了任务。试飞员往往只知道怎么做,但不一定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而王昂却不是这样。他对每项科研试飞任务,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飞行中,不仅圆满完成科研人员要求达到的目标,而且能通过飞行中的异常现象,从理论上加以解释从而发现一些重大问题,向科研人员提供仪器所不能记录的资料,加速科研任务的进展。
今天,在谈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一再说,一个优秀的试飞员,必须要认真学习,能够和设计人员、技术人员进行深度交流。只有充分的交流,试飞员对飞机的性能才能有更准确的了解,对飞机可能出问题的地方有提前的预想,对要完成的试飞任务才能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有一次,王昂驾驶国产高速歼击机作最大速度试飞。当飞机进行超过两倍音速的飞行时,王昂按照试飞要求切断加力,飞机即刻剧烈地震动起来。但他把加力接通后,震动又消失了。
下飞机后,他向科研人员详细地说明了空中遇到的不正常情况,并从理论上阐述这是什么现象?震动是什么性质的?同时又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讲得有理论,有实际,非常透彻。
科研人员赞叹道:“没有丰富的知识,不可能解释得这么清楚,准确。”科研人员根据他提供的情况,找到了飞机产生震动的原因。于是,他们对症下药,将飞机的有关部件作了新的调试。当王昂再次进行大速度飞行时,飞机就不再震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