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女试飞员张玉梅:追梦蓝天的巾帼英雄(3)
亏欠家庭,圆梦蓝天
31岁时,张玉梅生下了女儿阎燕。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张玉梅牺牲了对丈夫的关爱、对女儿的母爱。阎燕刚满月,就被交给了保姆,3岁进幼儿园,6岁被寄养在千里之外的兰州舅舅家……曾经,年幼的阎燕感觉妈妈可有可无。慢慢长大,她才感觉到母爱。暖暖的毛衣、甜甜的巧克力、妈妈休假时那难得的天伦之乐,还有分别时的泪水……
纵然有搏击长空的英雄气概,也不能抑制母女情怀。在阎燕渐渐长大,能够具备自理能力的时侯,张玉梅把女儿接回了家。
“回家的日子远不如在舅妈家得宠。爸妈都要飞行,几乎没时间管我。什么都让我学着干。”阎燕对那时的经历记忆犹新。她生气、撒娇、不愿意,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上学由爸爸妈妈接送。她不明白为什么妈妈总是很晚才回家给她做饭。
直到有一天,和张玉梅一起飞行的一位同事,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看着小弟弟哭着喊着要爸爸的情景,阎燕在无限的惊恐中突然明白了: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从此,她试着买菜、做些简单的饭菜,洗几件小衣服,打开水,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减轻妈妈的负担。
“那段‘可怜’的经历,为我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阎燕成长的历程中,逐渐长出了丰满的“翅膀”,开始像母亲一样,独自迎接暴风雨。
1985年的冬天,飞行归来的张玉梅,突然觉得很累。一夜之间,她突然胖了,脸也肿了,航空医生让她赶快去作全面检查。经诊断,张玉梅患了肾病综合症。
住院不久,张玉梅便陷入昏迷状态,脸部、腿部及全身严重浮肿。医院在进行紧急抢救和治疗的同时,很快下了“病危”通知书。面对死神,张玉梅没有胆怯,但听到医生说,即使脱离危险,也无法再飞行时,张玉梅却害怕了,“不能飞行不就等于要了我的命吗?”她暗下决心:闯过“鬼门关”,重新上蓝天!
这一年,张玉梅40岁,正是试飞的黄金年龄。年仅10岁的女儿阎燕,独立生活的同时,开始学着照顾爸爸妈妈。张玉梅服用的药品中含有大量激素,吃后使人身体虚肿,行动不便。看着张玉梅虚弱浮肿的身体,丈夫女儿,都想劝她别再飞了,但他们知道,要让她放弃事业,比什么都难!她爱飞行胜过爱她自己,她将生死置之度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试飞事业。
经过8个月的治疗,张玉梅奇迹般闯过“鬼门关”,战胜了病魔,通过恢复锻炼,驾机重返蓝天。但命运总是爱捉弄人。恢复飞行8个月后,因病情反复,张玉梅再次离开了心爱的驾驶杆,含泪住进了北京空军总医院。
面对病魔,张玉梅无所畏惧,心里想的依然是尽早重返蓝天。经过空军总医院彻底全面的检查治疗,张玉梅终于又一次走出了医院大门。但想要病情不再反复,必须防止感冒发烧,不能劳累,而且还要长年服用中药。为做到这些,提高身体素质,张玉梅坚持每天早起锻炼,坚持服用中药。为节省体检时间,张玉梅甚至学会了自己化验小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89年5月,医生在为张玉梅进行体检时,发现胆部有一块阴影,确诊为胆结石。手术后,张玉梅又一次被折磨得体质衰弱。人们见状纷纷议论,说她这次是彻底与飞行无缘了。医生也多次提醒她做好停飞的思想准备。
“一个小小的手术就想让我告别蓝天?!笑话!”张玉梅不信这个邪,学气功、打太极、练长跑……春夏秋冬从不间断。一晃又是8个月过去了,张玉梅拿到了医院全面检查后签发同意飞行的合格证书。
1994年2月,当张玉梅顺利完成大病痊愈后的第250个架次试飞起落后,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女儿:“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往往是自己,一旦战胜了自己,也就成功了。”
1995年2月25日,阳光普照,春意初暖。在八百里秦川一条宽阔的跑道上,一架新型运输机来了个漂亮的“轻两点”着陆后徐徐滑进停机坪。曾翱翔蓝天近30载,历尽试飞艰险十余年的张玉梅,稳步走出驾驶舱。她轻轻地拍拍机身,轻轻地将脸贴了上去。片刻,张玉梅做了个深呼吸回过头,向前来迎接她的战友一一握手。人们发现,张玉梅眼里满含热泪,手微微有些颤抖。“再见了战友们!再见了我的‘老朋友’……”
那一天,她完成了780多小时,6个机型1553架次的科研试飞,在万里长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那一刻,从来没哭过的她,第一次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