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藏军区总医院每年“抠”出4000万用于医疗扶贫

2013年09月01日 09: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西藏军区总医院每年“抠”出4000万用于医疗扶贫
    西藏军区总医院每年“抠”出4000万用于医疗扶贫。图为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带领巡诊队为当地百姓免费诊疗。 李林 摄
西藏军区总医院医疗队到色拉寺巡诊。 李林 摄

  中新网拉萨9月1日电 题:西藏军区总医院每年“抠”出4000万用于医疗扶贫

  中新网记者 陶社兰 陈香玉

  李素芝正在西藏军区总医院新外科大楼查房,一位来自藏北偏远地区的农牧民才旺桑旦一个箭步冲到了他的面前,一边焦急地指着手里的医药费账单一边解开上衣扣子,露出几道还结着痂的伤口,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断断续续地说着什么。李素芝立刻查看起他的伤情,并在他的账单上签上了几个字。

  “请胸心外科免除费用,李素芝”。一张小纸片上,李素芝写下的这12个字,令这个几分钟前还因为1万4千元医药费而发愁的藏民如释重负。

  如此大手笔免除医药费在西藏军区总医院并不鲜见,实际上,1万多元医药费在李素芝免除的医药费账单中只是很小的一笔,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账单,他也没少免过。从1996年担任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以来,李素芝为藏民免除的医药费有多少,连他自己也记不得。

  但是当地藏族群众心里记得。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巡诊路上,许多人认得这位“门巴将军”。向他致礼的,向他敬献哈达的,数不胜数。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他们还称他“活菩萨”。

  西藏军区总医院地处雪域高原,受驻地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收入有限。从2007年起,医院每年勤俭办院节省出来的经费有4000多万元,另外,还从家底中补贴出1000多万,这些钱就是每次签字免单背后“报销”被免掉的医药费的来源。

  巨额补贴经费从哪里来?李素芝说:“一个字:抠!”而他自己,也被同事们戏称为“抠门院长”。

  一年“抠”出4000万

  与新外科大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旁边的内科病房。这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房子,破旧,但干净。走进医生的办公室,记者发现,办公桌、椅子、台灯等等,都相当有年头了。更引人注目的,是一只工具箱。打开一看,钉锤、钳子、螺丝等修理工具,一应俱全。

  高原病科主任黄学文指着办公桌上玻璃板下的一张有关节约的规定告诉中新网记者,节约早已成了医护人员的自觉行动,所以这纸规定也“形同虚设”了。医院从上到下、从老到新,哪个科室的扫把散了,总有人主动出面修理;谁发现有“长流水”、“长明灯”、“常待机”等现象,都有人主动关掉;器械报废要留下零部件以备后用;文件资料需双面打印;写请假条用纸不能超过手掌大小……

  “办公桌椅坏了,我们都是尽量自己动手修。像这个柜门松脱了,就是我换的合页。”黄学文告诉中新网记者,还有点得意。

  中新网记者在李素芝的办公室采访,看见一套人造皮沙发用了快30年,已经磨破了皮,办公桌、椅子都是几十年前的了,历尽沧桑,黯淡无光,唯有一面面锦旗和一条条哈达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在西藏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只有把医院的事当自家的事,把群众的病当亲人的病,真正把‘家’的观念融入血脉,才能实现长远发展。”李素芝说。

  其实早在30多年前,李素芝自己就是一个节约的身体力行者。当年在攻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这个难关时,医院的条件极差,根本没有实验室,他就在“太平间”旁找了一间旧仓库,整天吃住在里面做实验。没有实验设备,就用自己的工资买;没有实验动物,就自己掏钱东奔西跑到老乡家买;没有临床经验,就利用休假机会到内地医院学习。

  经过长达20年的研究,经历200多次动物试验失败考验,他终于成功主刀世界首例海拔3700米以上高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为千千万万的高原军民带来了福音。

  2000年,当时还不满4岁的拉巴次仁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的父亲多布吉是那曲地区工商局的普通职工,靠着每月400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5口,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给孩子做手术。

  李素芝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带着医护人员主动找上门,承诺免费给孩子做手术。这是西藏军区总医院做的第一例心内直视修补手术。这个手术,医院减免了8万元的费用。

  13年过去了,拉巴次仁已由当年的孱弱儿童长成了健壮的少年。“在总医院的关心帮助下,我儿子的身体状况一直非常好,现在比我还高呢,打篮球、踢足球样样都行!”多布吉高兴地说。

  和记者谈到李素芝和总医院,多布吉一脸感恩之情:“是他们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

  在西藏军区总医院,李素芝是人们公认的“会过日子的人”。2002年初,他到内地一家医院考察,得知对方有一台体外循环机闲置。他顿时眼前一亮,产生了“非分之想”。此前一年多,他成功主刀了世界首例海拔3700米以上高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正想大展身手,苦于缺少设备。

  购买一台新的体外循环机,起码得上百万元,可医院的经费并不充裕。“能不能把它送给我们?”李素芝找到医院领导,如实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对方了解原委后,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台体外循环机到位后,成了医护人员的“宝贝”。曾和李素芝一起,为西藏3200余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免费实施手术。每次手术后,大家都把它擦拭得干干净净。如今,这台早已超出使用寿命的老设备,仍战斗在第一线。

  建设20年不落后的医院

  对自己“抠门”,但是对病人、对医院,他们可大方得很。“家底厚了,可没有一分钱是多余的。”医院政委唐明文心中有一本明白账,“针尖”上省下的钱,就要用在“刀尖”上:瞄准“西藏第一、西南领先”的标准抓医疗设施建设,在雪域高原建起为民惠民的一流医院。

  2011年9月,新外科大楼落成投入使用,烧伤整形科乔迁新居。烧伤病人在恢复过程中需要浸浴。浸浴槽既可以花两三万元自建,也可以花几十万元买专业产品。

  有人提出,西藏烧伤病人少,如果花几十万元买专业产品,不知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成本。

  “西藏就这么一个烧伤整形科。我们建设的是‘一流’的医院,而不是‘一般’的医院,设备建材一定要选最好的。这不仅是对后人负责,更是对患者负责!”李素芝说。

  科主任肖承志介绍说,由于设备成本过高,加之免费病人多,科室不仅赚不了钱,还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研究重症监护中心病房建设方案时,设计单位曾建议用普通材料,理由是西藏的其他医院都这么装。

  “重症监护中心是保证高原军民生命健康的前沿阵地,装修选材必须坚持最高标准!”李素芝态度坚决。

  共识最终形成:选用目前国内最好的抗菌环保材料进行装修。结果,500平方米的重症医学科,装修耗资超过千万元。

  李素芝说:“我们虽然处处节俭,但在为患者创建温馨就医环境这个问题上,要有超前思维和超常手段,要建设20年不落后的医院!”

  正是有了这样的领先气质和卓越精神,国家中藏西药结合高原病重点专科,全军高山病防治研究中心,全军高原战创伤救治中心,全军高原先心病防治中心,全军心理卫生服务中心先后在该院建成。

  免费巡诊195万余人次

  时值盛夏,藏北的当雄县却飘起绵绵细雨,气温不过10度,离县城不远的酸奶加工厂大厅里,挤满了农牧民。大厅门外,长长的队伍排出几十米。这是西藏军区总医院为当地民众免费巡诊,而这里已经是他们当天巡诊的第三站了。

  从1996年以来,西藏军区总医院就开始为当地藏民巡诊,双休日时,医院医疗小分队会到拉萨周边的乡村、学校、牧区、寺庙等地巡诊,若赶上“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长假,“为兵便民流动医院”则会远赴偏远地区巡诊。雅鲁江畔、珠峰脚下、藏东峡谷、羌塘草原……至今,流动医院已出征117次,医疗队已巡诊1336次,免费巡诊195万余人次,足迹几乎遍及西藏所有连队、边防哨所和县乡,乘坐汽车行驶记录超过130万公里……

  虽然是免费巡诊,但并不意味着“白来的”医疗服务水平会受影响。便携式心电图仪、B超机,甚至携带手术车、放射车、检验车、发药车等,当场就可以出结果,“这些医疗设备在我们去偏远地区巡诊时特别受用,那些地方的群众就不用千里迢迢到拉萨来看结果了,”巡诊队特诊科医生蒙莉说。

  记者在西藏军区总医院和跟随医疗队巡诊采访时,从自治区卫生厅、民政厅官员以及当地藏民处了解到,这十多年,是西藏人民享受医疗保障最多、健康水平提升最快的十多年。而西藏军区总医院所做的一切,在医院办公记录上可以看到:

  --补贴贫困群众治病。医院启动“白内障复明”、“心脏康复”、“残疾儿童康复”三项惠民工程,先后为4000多例白内障患者、3200多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520名残疾儿童免费施行手术;2000年以来仅免费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这一项,医院就已补贴医疗费9000多万元;

  --为解决藏族群众因语言、文化差异等原因带来的就医不便,医院在各临床科室设置“爱民病房”,配备3至4名藏族医生护士,专门收治藏族群众;

  --帮扶藏区医疗机构。医院长期对口帮带当雄县、洛扎县等地基层医疗机构,援助设施、设备和器材价值500余万元;免费培训的5000多名全科医生遍及藏区,30%成为基层医疗骨干;

  --与驻地娘热乡、SOS国际儿童村、福利院、敬老院和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等77个单位结为“军民双拥共建单位”,定期上门送医送药;

  “抠门”和“大方”在李素芝和西藏军区总医院的身上并存,然而,这两者非但不矛盾,反而互补相生。一边精打细算,一边节约惠民成了这里所有医护人员的本能。

  李素芝说:“我生在沂蒙山区,小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天,妈妈刚熬好一锅粥,来了一群逃荒的人。妈妈二话不说,把粥全给了他们,顾不得自己的孩子还在饿着。我在西藏37年,知道边远地区那些农牧民生活还很困难,缺医少药。我是吃过苦的人,理解他们的苦。他们来看病,就算没有钱,总不能把他推到门外去吧?总不能见死不救吧?”这朴素的语言,成了西藏军区总医院勒紧裤腰带的理由和动力。(完)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