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谈叙利亚销毁化武前景 资金技术均有难题

2013年09月27日 08:38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专家谈叙利亚销毁化武前景资金技术均有难题
九问叙利亚化武

  程振兴 防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科技反生化恐怖主题专家组成员

  董俊军 防化学院副教授、商务部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化学管制专家组副组长

  黄志平 防化学院化学合成与分析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在美国宣布将武力打击叙利亚的最后关头,俄罗斯提出了化武换和平的方案。9月25日,联合国调查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真相小组返回叙利亚展开调查,国际社会朝着解决叙化武问题的目标又迈出了新的脚步。

  解读 联合国核查报告

  问题一:此次联合国对叙利亚的化武核查广受关注,各方也对联合国的核查报告有不同解读,核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黄志平:从技术角度看,联合国调查报告非常严谨,对叙利亚化武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这份报告包含五个部分:总体情况、调查方法、调查结果、调查结论、相关附件。调查中,核查人员对目击者、受害者的中毒症状进行了调查,提取了事发现场遗留的弹体、弹片,对事发地的地面、土壤、金属碎片等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采集了相关人员的毛发、尿液、血样等样本。

  通过分析,报告确认了化武袭击的时间、地点、释放方式、攻击目标、袭击规模;认为这次袭击的武器是装载化学物质的地对地火箭弹;袭击发生在凌晨,空气稳定,最适合神经性毒气发挥功效;相关环境中存在化武物质残留,攻击使用的是沙林毒气;中毒症状清楚表明为有机磷化合物中毒;攻击目标包含平民,造成了严重伤亡。报告没有确认究竟是什么人发动了这次化武袭击,当然,这也不是此次化武调查的内容。

  问题二:可以看出,联合国对叙利亚的化武核查非常严格,请问联合国组织化武核查有哪几种形式?

  程振兴:联合国化武核查通常分为三种:系统性核查、质疑性核查、指控性核查。系统性核查,也称例行性核查,是对化学武器或化学品生产设施进行的常规核查;质疑性核查是对违约、涉嫌违约或情况不明的事态进行的核查;指控性核查则是对使用化学武器或发动化武战争的情况进行的核查。此次对叙利亚进行的核查就是指控性核查,这也是联合国第一次针对化武事件展开指控性核查。

  问题三:核查报告指出此次化武袭击采用的是沙林毒气火箭弹,那么,沙林毒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毒气?

  董俊军:在1997年《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前,化学武器包括6大类14种物质,在公约生效后,化学武器被分为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失能性毒剂5大类,10种物质。沙林毒气,是神经性毒剂中的一种。

  沙林于1939年由德国施拉德尔博士合成,以其简单易制、杀伤性强等特点被各国广泛生产。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开始生产沙林并装填于各种型号的炮弹、炸弹、火箭弹,大量装备部队,成为最重要的毒剂之一。沙林生产并不困难,被称为“厨房毒气”,其生产工艺也很容易被恐怖组织掌握。1995年3月20日,日本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就用自己合成的沙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造成了严重伤亡。

  解答 叙利亚化武疑问

  问题四:有报道称叙利亚具有较强的化武进攻能力,请问叙利亚化学武器发展到了什么水平?

  董俊军:从公开的材料看,叙利亚具有一定的化学武器生产能力,尤其是工艺较为简单的神经性毒剂如沙林、糜烂性毒剂如芥子气的生产能力较强,但生产这类武器必需的一些原料如三氯化磷、硫二甘醇等,叙利亚本国并不出产,需要进口。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叙利亚从别国进口了大量生产化武的原材料。需要指出的是,叙利亚具有较强的化学武器防御能力,是少数可以独立生产化武防御装备的国家,从这个角度上看,叙利亚的化武水平不容小觑。

  问题五:为什么叙利亚到现在才答应加入禁化武公约?

  程振兴:美国以使用化武为借口,宣布将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俄罗斯从中斡旋,是叙利亚加入公约的直接原因。另一个情况是,作为叙利亚邻国的以色列,直到今年5月才签署该公约,但尚未得到议会批准。叙利亚出于自身安全考虑,迟迟没有签署。

  从目前的情况看,叙利亚应该很早就做好了加入禁化武公约的准备,在美俄关于叙利亚化武问题协议达成后的几天里,叙利亚就向国际禁化武组织提供了详细的清单,其详尽程度甚至超过了美国的意料,美国官方也对叙政府迅速提交化武清单感到惊喜,认为“叙政府的申报比华盛顿预料的更全面”。这种情况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叙利亚可能早已做好了弃化武的准备。

  问题六:叙利亚销毁化武前景如何?

  董俊军:化学武器的销毁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二战中日本在亚洲战场上遗留的含砷的化学武器,至今仍未能完全销毁。叙利亚销毁化学武器面临的第一个困难是资金问题,销毁化学武器的成本往往数倍于生产成本。第二个困难是技术问题,销毁化学武器首先需要对弹药进行拆解,分离弹体以及弹体内的化学战剂,再对化学战剂进行中和、焚烧等处理,这一过程危险性高,技术难度大。第三个困难是环境问题,化武销毁不可避免要对环境造成影响。在叙利亚当前的安全形势下,难以控制销毁工作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所以说,叙利亚要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销毁工作,难度极大。

  解析 叙化武问题背后

  问题七:叙利亚化武问题再次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禁化武工作的困难,禁止化武的难题难在哪里?

  董俊军:禁止化武的历史几乎与化武发展的历史相伴相生。早在1675年8月27日,德国军队和法国军队就曾经在斯特拉斯堡达成一项协定,规定在战争中“双方不得使用有毒弹头”。1874年的《布鲁塞尔战争法规与惯例公约》规定,“禁止使用毒药或毒兵器,并禁止使用会造成无谓伤害的武器、弹药或物质”。1919年的《凡尔赛条约》规定,“禁止使用窒息性毒剂或类似瓦斯、流质和固体”。1925年由国际联盟主持签署的《日内瓦议定书》,明确禁止将化学武器作为作战手段。

  1968年联合国秘书长发表了《化学和细菌武器及其可能使用的效应》的报告,同年日内瓦裁军委员会根据联合国大会决议开始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谈判。1993年,《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签约大会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并开放签署,首批130个国家签署了公约。

  与核武器相比,化学武器技术门槛和造价都很低,原料来源限制小,被称为“穷人的原子弹”。由于其杀伤面积大、作用时间长,几乎具备和核武器相当的战略价值,所以化学武器尤其受到一些小国青睐。叙利亚也是如此,在特殊的安全环境下,叙利亚迟迟没有加入禁化武公约,这种现象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问题八:在叙利亚化武问题中,叙利亚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是一个广受关注的关键问题,这个公约有何意义,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董俊军:《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具有法律效力,并有严格的核查机制,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公约包括24个条款和3个附表。主要内容是签约国将禁止使用、生产、购买、储存和转移各类化学武器;将所有化学武器生产设施拆除或转作他用;提供关于各自化学武器库、武器装备及销毁计划的详细信息等。目前,全世界195个国家中的189个国家已经加入该公约,其中以色列和缅甸签署该公约但未由议会批准,叙利亚已经表示将加入该公约并正在履行程序。

  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公约只对附表中提到的毒剂类型进行了限制,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有新型物质被研究出来。比如近期就有国外期刊披露,一些第三代神经性毒剂已经研发成功,而这些物质并没有在公约附表中体现,如何对新出现的毒剂类型进行限制,是国际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九:如果叙利亚放弃化武,我们向无化武世界又迈进了一步。世界禁化武的前景如何?

  程振兴:如果叙利亚放弃化武,无疑是世界禁化武工作的一大进步。然而,禁而不止是世界禁化武工作面临的实际情况。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失能剂、生化战剂等化学武器的发展已经不仅停留在概念阶段,基因武器等生化交叉的武器概念已经被提出,这些武器一旦研发成功,将对世界和平乃至人类的存亡产生巨大影响。所以说,禁化武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国际社会的团结和努力。

  化武溯源

  毒物作战历史悠久

  化学武器是指利用各种毒剂对人类或其他生物进行大规模杀伤的武器。虽然化学武器概念出现较晚,但人类将有毒物质用于战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记载,公元前431到401年,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就使用过含有硫磺的毒烟进行战争。公元637年,东罗马帝国在围攻君士坦丁堡的战斗中使用“希腊火”——一种含有石油、沥青、硫磺和其他脂肪的混合物攻击敌人。在中国,墨家早期著作中,也有利用风箱把炉子内燃烧的芥末释放出的气体,打入围城敌军隧道的记载。

  一次大战

  德国打开“战争魔匣”

  1915年4月22日,在比利时伊伯尔地区,德国军队与英法联军正在对峙。下午6时许,沿德军战壕升起一道约一人高、6000米宽的黄白色气浪。面对突如其来的奇怪云团,英法士兵们惊慌失措,有人开始打喷嚏、咳嗽、流泪不止,有的窒息倒地。这次战斗中,德军使用了5730个钢瓶,释放了180吨氯气,造成了15000余人中毒,5000余人死亡,是化学武器第一次大规模用于实战。

  一战中,各参战国共生产了54种毒剂,共约13.6万吨,战争中使用毒剂约11.3万吨,造成约130万人伤亡。

  二次大战

  化武流毒绵延至今

  二战欧洲战场上,各参战国化武水平相当,达成了一种“恐怖式平衡”,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化武战争。但在亚洲战场,日本大规模使用了化学武器,在中国、越南等地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侵华战争期间,日军使用化学武器的地域遍及18个省,有准确记载的达2000多次,造成中国军民伤亡达10万以上。日军投降时,还把大批化学武器遗弃在中国。这些遗留化武有的年久生锈,毒气(液)外泄,至今还在危害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

  时至今日

  化武使用“禁而不止”

  与常规武器相比,化学武器具有杀伤能力强、震慑力大的特点。因而,化武战的发动者妄图通过化学武器,达成迫使敌国政府尽早妥协让步的战略目的。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在一些国家的“战略野心”面前,往往难以真正限制他们使用化武的冲动。

  二战后,无论是越南战争、两伊战争等大规模战争,还是缅甸内战、安哥拉内战等局部冲突,一些国家还是乐此不疲地使用化学武器。距离无化武世界,我们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彭 海、张凤坡、易 磊整理)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