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在哈尔滨警示:日本是中国及远东危险(图)
瞿秋白
当时的哈尔滨火车站
1920年,瞿秋白受北京《晨报》、上海《时事新报》的派遣,作为特派记者赴苏俄采访,寻找一条整治中国的道路。他在到达苏俄后陆续写出了《饿乡纪程——新俄国游记》。
瞿秋白在《饿乡纪程——新俄国游记》中,记叙了他在哈尔滨等待去苏俄的火车,而延宕五十多天的生活经历。
一
1920年10月20日,在晚上八九点光景,一趟从北京经天津,“走过三国的铁路,似乎经过了……中俄日三国的复版彩画”的列车,喘息着停在了哈尔滨火车站。在下车的匆匆人流中,瞿秋白和同行的俞颂华、李宗武背着行李、拎着皮箱,“一出站外,寒风凛冽,竟已是严冬气候”。他站在用方石块铺就的广场上,回望着俄国建筑风格的火车站,心中感到俄国化的气息。他们经过满地泥水、横七竖八散扔在地上的行李的三等候车室,供着希腊教神像的二等候车室,把行李寄存到行李房。瞿秋白长舒了一口气走出行李房。月亮隐在云层里散发着淡淡的光晕,一阵夜风袭来使他感到一阵寒意,他拉了一下大衣领子遮掩着风的袭扰,又捋一下被风吹得有点凌乱的头发,昏暗的路灯映在他的眼镜片上,他有些茫然的辨别着方向。忽然,他想起了在火车上那位警察向他介绍的那家客栈。
于是,他坐上一辆揽客的马车,对马车夫道:“福顺栈!”
马车夫挥着鞭子赶着高头大马,它“咴咴”地低鸣一声奋起四蹄拉着俄式的马车,在石头道上“哗哗啦啦”地跑着。瞿秋白裹紧大衣,双手叉袖抱在胸前,望着月光下道边黑黝黝建筑的轮廓,他的眼前却仿佛看见了光明,那是在苏俄的国度里。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1917年他考入北京免费的国立俄文专修馆,因他在《晨报》和《新社会》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并翻译一些苏俄的文章,所以在《晨报》招聘去苏俄特派记者时被选中。他也不满足在国内“隔着纱窗望晓露”似的研究社会主义的方法,渴望到苏俄去实地考察,“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到了,先生!”车夫勒住马说。
瞿秋白停止了回忆,借着月光看着坐落在道里石头道街上的福顺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