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官兵趣闻:自称烧锅炉 1瓶海水结姻缘(3)
装备抢修训练。查春明摄
艇动三分险,他们时刻准备舍身“铸剑”——
干核潜艇的,无愧“中国脊梁上最硬的骨头”
核潜艇一米一米地扎向深海的怀抱。
那一年,我核潜艇开赴某海域进行深潜试验。某艇员队艇长颜丙祯给我们介绍,随着反潜技术的发展进步,侦察监视能力的不断提升,深潜已成为衡量各国潜艇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此刻,岸上无数双眼睛正盯着官兵们。这次试验的宝贵数据,将用来检验和改进我国的核潜艇理论研究、科研生产、战法应用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发展积累经验。
极限深潜的意义还远不止此。袖里藏着几手绝活,试问谁敢小觑?它不但是战斗力的比拼,更是大国实力的行动展示。
核潜艇仍在一寸一寸地缓缓下潜。
深度计显示:潜艇即将到达预定水深。“静,出奇的静。艇壁不时传来‘嘎吱’作响的声音,一下、又一下,仿佛敲打在官兵们的心脏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任副航海长的吴昌弟仍心有余悸。
面对生死考验,官兵们脸上没有一丝怯意,操控着潜艇继续向深海潜去,一举实现极限深潜的新突破。面对八方贺电,官兵们谦虚地说:“我们只向下多走了一小步。”这一小步,意味着中国核潜艇事业的一大步!这是对一支部队牺牲精神的丰厚奖赏!
艇动三分险。这里的军人,早已把“国之重器”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随时准备以身“铸剑”。
在该基地的中心广场上,高高矗立着一座人物雕像。雕像的基座上刻着:“黄继光式的水下英雄——孟昭旭烈士(1953-1998)”。
孟昭旭烈士的生命之光,并非在牺牲那一瞬间才闪耀出夺目的光彩。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他却一次次用“不要命”诠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一次,蒸汽管路突然发生泄漏,几百度的高温蒸汽在强大压力裹挟下喷涌而出。危急时刻,孟昭旭披上防护衣就冲了上去,果断处置了一起重大事故。由于防护服穿得太匆忙,部分泄漏的蒸汽顺着衣袖漏进身体,把手臂皮肤给“烫熟”了。
反应堆舱内辐射水平高,是核潜艇的高危地带,作业时间有严格限制。一次进堆舱排除故障,他把战友关在舱外,把危险留给自己。战友们含泪追忆:他是在舍身“堵枪眼”。
45岁那年,这位“黄继光式的水下英雄”永远倒下了。聊起孟昭旭的英雄事迹,基地政治部主任梁桂林动情吟诵:“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老兵永远不死,只是慢慢远去。顺着历史的脉络细细梳理,记者赫然发现孟昭旭就生长在遍地英雄的沃土上——
基地军史馆资料醒目地记载着:在基地初建的13年间,先后有32名官兵牺牲生命。一名身负重伤的战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只说了一句话:我能算毛主席的好战士吗?
站在英雄孟昭旭的雕像前,记者深情缅怀那些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献身的人们——干核潜艇的,无愧“中国脊梁上最硬的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