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中新社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 陶社兰)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在建立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系统进程中又迈出了一大步。这其中,一支新型作战力量发挥了“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它就是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
它是因应北斗的发展而诞生的。1999年12月,离第一颗北斗卫星发射仅剩10个月,而地面系统建设进度严重滞后,8个分系统仅有1个完成研制。刚刚组建的总站立下军令状。
14年来,总站承担着系统的研究论证、研制建设、运行管理和应用保障“四位一体”重要职能,与研制单位“十年磨一剑”,如期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军用时间频率三大系统,使中国一举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在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上,中国比世界强国晚起步20年。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制GPS系统而抢得“霸主地位”,俄罗斯紧随其后建成格洛纳斯系统。1999年12月,从全军测绘部队、通信部队、军事院校等抽调的十几名技术骨干和专家,从零起步,10个月里,完成7个分系统、上百个子系统研制建设和上千台套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创造了中国复杂航天工程一次集成成功的奇迹。
2000年10月,北斗导航系统的第一颗卫星送入轨道。时隔两月,第二颗卫星成功发射。总站为推动中国跨入世界卫星导航“第一方阵”做出卓越贡献。
高精度、统一的标准时间是联合作战和预警探测的基础支撑。经过6年连续奋战,总站从零起步建成了军用标准时间实验室,产生并保持的军用标准时间上百万年误差不超过1秒,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9年11月中央军委颁布命令,规定总站保持的协调世界时为军队标准时间,使中国军队拥有了统一的高精度时间基准,彻底终结了依靠GPS授时的历史。
总站提出并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定位报告”与“连续导航”相结合的系统技术体制。独创的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功能,使指挥员能随时随地掌握每个作战单元乃至单兵的具体位置,有效解决战场态势感知这一难题,实现了“看得见、联得通的指挥”。目前,北斗导航已成为中国军队三级指挥控制网络组成要素,促进了中国军队作战指挥样式变革。
实战化的应用,检验了“北斗”优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卓越功能。近年来,总站完成了国庆阅兵、载人航天、应急处突和汶川、玉树、芦山抢险救灾等百余项重大战略保障任务,北斗系统在服务国防和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总站运用“北斗信息服务平台”为北斗大规模、集团化应用开辟了新的“战场”。中国渔政基于该平台建立“海洋渔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对6万多条出海渔船的科学调度、实时监控和应急救援。
近年来,总站先后攻克5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4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273项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32项。
目前,总站又打响了北斗全球系统的攻坚战,前瞻开展项目预研,周密组织研究论证,靠雄厚技术实力赢得了16个总体方向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16个参研项目,成为全国上百家参研单位中最大的卫星导航专业技术实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