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文史顾问晏欢:把荣耀归还给抗战老兵
中新网杭州11月9日电(记者 赵晔娇 见习记者 张骏)“只要坚持不懈、坚定信念,一定能寻回我们的先辈抗日卫国的历史影像,开启封存的记忆。”今天,抗日名将潘裕昆外孙,民间远征军文史顾问晏欢在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等单位主办的“国家记忆—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解密展”讲座上动情地说,“要把荣耀归还给抗战老兵。”
据悉,1942年抗战期间,为保卫当时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系通道—滇缅公路,中国组建远征军进入缅甸抗击日本侵略。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最后在英美盟军支持下全歼日寇实现战略大反攻。
苍白的数字讲不尽战争的故事,在战场上留存下来的珍贵照片记录了战争的瞬间,诉说了隐藏在其背后的血泪史。“国家记忆—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解密展”展出了70年前中缅印战场上中国远征军的历史影像,这些照片沉睡于美国国家档案馆多年。
晏欢将这些沉睡多年的影像,迎回中国。
晏欢在讲座上展示的图片中,一张在昆明西山龙门前的照片格外引人瞩目,照片中14个戎装军人和一位年幼的女孩在滇池边合影留念。军人中有一人正是中国远征军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
这个小女孩的身份让人好奇。
经过一番证实,小女孩被证实是中国远征军黄维将军的长女黄惠南。当初那个小女孩现在已是清华大学的退休教授。
跨越了大半个世纪,在晏欢的安排下,黄惠南与史迪威将军的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特见面了。约翰·伊斯特布鲁特还将照片扫描放大后,专门送给了黄惠南。
97岁抗战老兵赵振英与89岁抗战老兵马明亮的再聚首,也是归功于老照片。
赵振英曾负责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会场警戒工作,马明亮是他的部下。
晏欢在讲座现场展示的一张照片中,赵振英、马明亮两位老人与战友罗开甲之子罗齐家互致军礼问候。
这个军礼来之不易,时光得倒流至2008年。
当时,晏欢在国外的网站发现一张日记本的照片,日记本上有当年中国陆军新编第六军的一众军官的签名,他将这张照片上传至国内的网站。
“日记本上有赵振英的名字。”没过多久,赵振英的家人就在网上看到了这张照片,他们兴奋不已。赵振英的故事慢慢浮出水面。
2011年,在讲述赵振英故事的纪录片《发现上校》中,身在台湾的马明亮看到了自己曾经的长官赵振英,他攥紧了拳头表示:“我就是爬,也要爬到北京见我的营长。”
2012年9月17日,相隔66年后,马明亮终于来到北京向赵振英行军礼,“赵营长,马明亮前来报到”,并报出了自己的番号。
晏欢在讲座上展示的照片中也有他的外祖父——潘裕昆的影子。潘裕昆站立在被虏获的日军坦克之上,正向他的士兵讲话。
另外一张照片同样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一段锈迹斑斑的坦克履带。这条履带大半条都被埋在泥土中,仿佛是花坛的篱笆。
“2008年,我的父亲晏伟权和二战专家戈叔亚在缅甸西保一个寺庙发现了这条履带。”晏欢说。
那么,这条履带到底是不是当时军用坦克的履带?
“外祖父站在日军坦克上的照片印证出,那条履带是日军坦克的履带中的一段,后来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晏欢说。
历经九个月的辗转,晏伟权和戈叔亚将这段履带运回国内,捐赠给位于四川的建川抗战博物馆。
记者了解到,晏欢长期致力于远征军研究,致力于寻找抗战老兵。
“老兵本人和家庭极其渴望有一张老兵在战场上的照片。我们尽力找到老兵的家人、战友,将照片送给他们,将荣誉归还给抗战老兵,这是无上的光荣。”晏欢最后表示。
据悉,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主办的“国家记忆—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解密展”设在杭州市西湖博物馆,将从11月9日持续至11月30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