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快舟火箭:可利用退役洲际导弹与核潜艇
“多快好省”的太空快速发射系统
北京时间9 月25 日12 点37 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小型运载火箭,成功将快舟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快舟一号卫星主要用于各类灾害应急监测和抢险救灾信息支持,其用户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
美国空军最早提出“太空快速响应”概念,保证从提出作战需求到航天器部署完毕只需要几天或者几周的时间。从1999 年概念的提出至今,美国在该领域已取得了许多进展,包括利用已有的退役或现役洲际导弹改装成为快速发射系统,如美国的米诺陶运载火箭。除了美国之外,俄罗斯、日本等航天大国也都在组建本国的空间快速发射系统。
俄罗斯就将自己退役或即将销毁的多款洲际导弹,如SS-18、SS-19 等,改装成为运载火箭,并具备从地下发射井直接发射的能力。除了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外,其本身就是太空快速发射系统的一部分。日本新型固体运载火箭“艾普斯龙”于2013 年9 月14 日成功发射,这对于日本来讲就是其太空快速发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需要一周时间,发射成本不到3000 万美元,就能完成一次发射工作,并将不同用途的小卫星送到太空实施潜在军事任务。“快舟”发射系统同样也是中国版的太空快速发射系统,意义重大。
一般而言,太空快速发射系统具备“多快好省”的显著特点。
这里的“多”是指这类运载火箭具备较多载荷能力,一般可把一吨重的小卫星发射入轨。如果发射重量小于10千克的纳米卫星的话,则可以实现“一箭多星”,快速将各类小卫星送入轨道,完成包括应急通讯、应急导航、应急侦察等诸多任务。
这里的“快”是指可以实现快速发射。其包含两个概念,一是单次发射时间快,火箭和卫星进场后不到一周就可实现发射,二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多次发射,换句话讲,可以同一批次组织多次发射。一般而言,这类火箭多为固体运载火箭,故而可实现地下发射井、车载机动、简易塔架等多种方式发射,甚至可以从战略导弹核潜艇上机动发射,而不一定要从大型卫星发射基地实施发射任务。这对于未来突发状态下,野外机动快速发射各类卫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里的“好”是指效果好。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国有大量的中远程固体和液体弹道导弹,其中大量导弹也已经到了退役时间,要么拆解,要么抽检打靶试验。如果能将其改造为太空快速发射系统用来发射卫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实现了检验技术性能的目标,又提供了新的商业发射平台。其效果自然不是一般的好。
这里的“省”是指省钱。如果利用正规的大型运载火箭每次发射至少需要5000 万美元的发射成本,如果能让“低成本”的“小运载火箭”实现小载荷发射,尤其是将退役导弹“废物利用”,这不仅能降低发射成本,也让一些国家少了一大笔销毁导弹的额外成本,可谓是“两全其美”,省钱省到“家”了。当然,随着航天科技不断创新,太空快速发射系统竞赛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尤其是像日本这样的国家大力发展这类军民两用的产品,其潜在用心不得不让国际社会担心,毕竟这样的国家如果走向军国主义将是亚洲乃至世界的灾难。 (原载于《中国航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