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张爱萍初创新中国海军:毛泽东点将 带13人
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同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紧密相关,中国海洋事业的历史进程同样离不开毛泽东。他在1939年写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就曾指出:“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之方便。”这是已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海洋观,他从大海国的地缘政治角度,论及中国必然通过海洋走向世界与各国人民交往。透过毛泽东的海洋理论与实践经验来探讨中国的海洋强国之路,是具有时代精神的探索,对当前制定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江要过”
1949年,经历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中国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民解放军掌控了战场主动权,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中国革命形势将怎样发展的问题吸引世界广泛关注。
二战结束后,世界东西两大阵营出现,并开始了冷战博弈。中国革命的结局将决定世界“天平”的倾向。1949年2月7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首次刊登了毛泽东的肖像,并称毛泽东的决策举足轻重,将不仅决定中国的前途,也影响着世界的格局。还预言毛泽东领导的解放军最终将夺取政权,将会“改变天下”。
与此同时,东西阵营的领袖也纷纷出来向中国喊话。美国总统杜鲁门威胁说:“如中共继续进军,将可能招致美军的直接干预,‘长江为界、南北分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最佳选择。”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斯大林写信给毛泽东说:“在夺取南京和上海后,应毫不拖延地与国民党谈判,商议建立联合政府,这样才能巩固革命成果。”
毛泽东看完斯大林的来信,非常生气,周恩来便上前劝他注意身体。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我们的革命事业就要成功了,他还在帮蒋介石。美国搞的是军事威胁,苏联要求停止进军来搞联合政府,就是不让革命。”毛泽东坚定地认为蒋家王朝已经腐朽,人民战争必定胜利,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这一历史进程。于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他明确指出:“我们必须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和谈成功,就开过去。和谈失败,就打过去。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
不出毛泽东所料,蒋介石拒绝在国共拟定的《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继续坚持内战。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4月22日,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以排山倒海之势,先后攻占了江阴、丹阳、常州、无锡、南京等城市,势如破竹地向前推进。毛泽东还亲自为新华社撰写消息:“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到人民解放军后便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这是一篇精彩的战地捷报,解放军百万雄师下江南,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海军要建”
就在渡江战役激烈进行的同时,还有一件必将影响中国未来的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那就是人民海军的筹建。1949年4月23日,张爱萍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带领5名干部和8个战士组建人民海军。
在陆地战争的硝烟中,毛泽东没有忘记把目光投向海洋,他认为建设强大的海军关系未来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在七届二中全会结束的当天晚上,他同“三野”司令员陈毅等同志彻夜长谈,授命“三野”筹建海军。建立海军,毛泽东主要立足于三方面的考量:一是开辟解放战争的海上战场;二是反对侵略,捍卫新中国的主权完整;三是为将来共和国走向海洋保驾护航。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在各种会议上、文件中至少有7次谈到“必须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想法,在中国政协的开幕词中他明确指出:“我们将不但有强大的陆军,而且要有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海军。”毛泽东已经开始思考把中国的国防体系由“一强”过渡到立体的“三强”,要把人民解放军由单一步兵向诸兵种合成军队转变,以适应国际大坏境的需要。
为此,毛泽东亲自筹建海军,他点将张爱萍组建华东海军,授命张学思筹建大连海军学校,并布局海军领导机关的组建。他还从战场上召回萧劲光进京谈话,拟任他为海军司令员。新中国建国伊始,毛泽东访问苏联,收回了旅顺口军港,并贷款购买了海军装备,还邀请苏联海军专家来华帮助建设海军。
毛泽东坚持“长江要过”,是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建立统一的新中国。他提出“海军要建”,是着眼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展现出他的高瞻远瞩。“长江要过”,解放了全国的陆地国土,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但这只是解放了“半壁江山”,国民党残余势力仍盘踞在沿海岛屿上,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毛泽东纵览全局,在陆上“三大战役”进行的过程中,便准备开辟解放战争的海上战场,并亲自运筹建设海军,之后他部署、指挥了海上“五大战役”,扩展了陆地战场的胜利,奠定了今天沿海的和平格局。(陆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