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较西方同类机型 “利剑”做工尚显粗糙
横空出世的“利剑”很拉风。不过在军事专家与资深军迷看来,这个襁褓中的新战机,尽管发出了第一声啼哭,但距离成熟,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网上曝光的照片上可以看到,相对于西方的同类机型,“利剑”做工尚比较粗糙。更为显眼的是,尾喷口成为“利剑”身上最突兀的一部分。照片显示,该机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保留了尾部收敛片,这证明其有加力推力功能。这种战斗机上的发动机,尾喷口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完全暴露在外。
反观X-47B,它所使用的F414涡扇发动机,与美国海军F/A-18“大黄蜂”系列舰载战斗机相同。不过,X-47B上的F414却没有收敛片,这说明其为了隐身性能,而放弃了发动机的加力推力功能,从而使尾喷口能与机身浑然一体,降低了红外辐射。付出的代价是,X-47B只能以亚音速飞行,而且加速能力很一般。不过,为了不被敌方的雷达发现,这些代价被美国人视为可以接受的。
在这方面,“利剑”却显得大大咧咧。对于这个巨大的尾喷口,网友们议论纷纷,带有普遍性的结论是,这并非别有意图的最终设计,而是拿现成产品来临时过度一下。未来,应该会推出隐身性更完善的设计。
对此,杜文龙透露,由于先天性的缺失,无人机的研制,相比于有人驾驶飞机,必然要更漫长。作为飞行器本身,无人机想要成为安全、可靠、智能化的武器,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为没人在飞机上,无人机在试飞中,只有机载和遥测设备提供的数据,而没有飞行员真实、全面的主观感受,这对于发现、改进问题,相当不利。不要以为无人机结构简单,其实无人机研制的改进、完善,必然会比有人机更麻烦、更艰难,耗时也更长。”杜文龙表示,美国“全球鹰”在问世后打磨了10多年,才形成比较完善的作战能力。
因此,用“大跃进”的心态去看待无人战机,是不明智的。站在未来战争的门槛前,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一步一个脚印,摸着石头过河。(记者 屠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