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社论偏颇遭网民批驳 站在日本立场妄责中国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派记者 黄培昭 本报记者 胡锦洋 陈宗仑】“中国应该停止对日本施压”,英国《金融时报》26日刊发以此为题的社论,这一立场引发英国国内外众多网民的热议。许多人认为,文章的观点有失偏颇,更多的是站在日本的立场上说话,而且关键是,文章所有的论述和结论都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前提。钓鱼岛原本属于中国的,却被作者“张冠李戴”。
这篇社论认为,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争端的危险升级,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做法,看上去会增大中日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文章说,围绕该岛屿的主权争议可上溯到19世纪末,中国说日本在战争中窃取了该群岛,日本政府则坚持认为,是日本发现该群岛无人居住,随后在1895年将其合法纳入了本国版图。文章称,中国这种做法十分愚蠢。不管中国政府是否乐意,争议群岛已经被日本管理了100多年,中国眼下正试图通过恫吓改变现状。
对此,有网友在《金融时报》英文网站留言称,“英国人善于玩伪善游戏,他们真的相信这种游戏。照此逻辑,任何被盗或被抢的艺术品或其他东西,20年、50年或100年之后都应该属于小偷或强盗所有?”你可以这样告诉这些东西的真正主人“不管你喜欢与否,你的东西被偷已经有50年了,因此它不再属于你了。”
很多读者认为文章非常令人失望的原因之一,是《金融时报》没有站在客观立场上,而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好恶,而故意忽略了客观事实。一名网友质问,“近期防空识别区的争议,为什么贵报没有注意到日本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将防空识别区划到中国家门口?这才是流氓行为啊。面对一个对过去错误百般抵赖的邻居,中国政府的行为只不过是保护百姓而已”。
在《金融时报》的文章看来,中国政府似乎“想迫使日本政府承认该岛的主权存在争议”,而日本对此并不接受。文章还强调说,如果中国政府如此确信国际法站在自己这一边,它应该寻求将争端提交国际仲裁。针对这一观点,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专家沈逸2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作为一家英国报纸,《金融时报》在社论中说出这样的观点,已经超出了一个媒体所应持有的立场。中国以前相信用国际法来解决被占领土问题,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在领土问题上得到的只有一次次被伤害。中国还要再次重蹈覆辙?所以中国没有必要退回去走以前的老路,作为老牌世界强国,那时候也没见英国主持过正义。日本这个一直在二战问题上没有彻底认错的特殊国家,仍然窃占中国的钓鱼岛,这本身就有着美英在背后支持的原因。
一名网友评论道,英国《金融时报》的观点不合逻辑。海牙国际法庭只起诉非洲领导人犯有战争罪。小布什和布莱尔呢?不要期望太高。
为了与《金融时报》探讨这篇文章的观点,以及询问该报对中外网民热议作何回应,《环球时报》记者打了多个电话才联系到该报。对方说,没有想到文章会得到如此大的反应和热议,也没有想到那么多网友对文章表示不满,其实文章的出发点是希望不要看到钓鱼岛争端持续升温,更不想让这一问题演化成地区冲突,中日双方都可以冷静下来,通过对话和谈判理智地解决这一争端。这位要求不透露其姓名的工作人员说,这只是他个人的看法,并不代表《金融时报》编辑部。
沈逸表示,《金融时报》说通过国际法来解决领土争端,那为什么在马岛问题上英国不采取诉诸国际法的途径,而是组织舰队远征阿根廷,用武力解决问题?作为一家媒体,它有评论的自由,但是读者也有自己的分辨能力。西方媒体想用舆论来迷惑受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