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各国航母编队:美擅远洋作战俄舰载机成短板(4)
法国航母编队 特立独行 核心不强
法国海军绝对是有资格自豪的。因为他们拥有世界上除美军外的唯一一艘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
典型 配置
■1艘戴高乐号核航母(法国自建,排水4万吨,比起美国的尼米兹级当然有不足)
■40多架舰载机(包括固定翼战斗机20至30架)
■2艘卡萨尔级防空驱逐舰(4700吨)
■2艘乔治·莱格级反潜驱逐舰(4600吨)
■2艘拉斐特级护卫舰(3600吨)
■2艘红宝石级攻击核潜艇(2600吨)
■2艘迪朗斯河级综合补给舰(18000吨)等
编队 分析 核心航母是遗憾
法国舰载机量,基本上是“攻防兼备”的飞机数量下限,因此勉强具有独当一面的战斗力。但由于法国军事科技长期坚持尽可能独立自主,因而能给戴高乐保驾护航的舰艇非等闲。
有了这支强悍的编队,法国自然底气十足。除了比不过美国编队,对于其他国家的航母编队,戴高乐战斗群应该是吃不了亏的。自建成后,戴高乐号的脚步行遍全球,有时配合美国航母组成联合编队,有时和英国舰队搭档,有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盟友联合演习。戴高乐航母编队参加过阿富汗战争,在利比亚危机中更是出动舰载机对卡扎菲进行了致命的打击。
不过戴高乐编队也有它的缺憾,最大问题就是编队核心——戴高乐号航母。这艘核航母自从建成以来就毛病不断,多次出现各种故障而返厂大修。2010年出发准备亚丁湾护航途中,又因机械故障被迫取消任务返回军港。此外,它的速度也较慢,仅25节,创下近年来航母速度之新低。法国原定建造两艘戴高乐级核动力航母,组成两个编队。但因财政问题,最终只建成一个。即使要维护目前这个编队,也已经让法国政府有些不堪重负了。
英国航母编队 江河日下 难现辉煌
英国是昔日海上霸主,即使二战后地位下降,英国依然一度拥有包括航母编队在内的强大海军实力。然而从整体战略上,英国已然逐渐沦为美国跟班。
典型 配置
■1艘“光辉号”直升机航母 ■2艘护卫舰 ■7艘辅助舰艇 (以上是2013年8月直布罗陀争议中,英国派出去威胁西班牙的一支航母编队)
编队 分析 进一步边缘化
冷战时期,英国的无敌号航母战斗群是北约北大西洋防线上的机动支援部队。但无敌级常规航母只有2万多吨,搭载的不过是10架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和10架直升机,即使加上配属的驱逐舰和护卫舰,这种数量的战力,对前苏军的威胁还是有限,反而倒是对第三世界国家颇有威慑力。如马岛战争中,竞技神号和无敌号航空母舰编队就曾对阿根廷陆海空部队给予重创,这也堪称是英国海军最后的精彩表演。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英国航母编队进一步边缘化,几乎成为美国对外霸权中可有可无的一个跟班,而对英国自身的国家利益价值和定位,却越发模糊和尴尬。2013年5月,英国最后一艘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无敌级)在万众瞩目中驶往土耳其,准备解体后做成易拉罐。而幸存的固定翼飞机航母,也都已改装成为直升机航母。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居然连一支固定翼飞机航母编队都没有了。英国的先进驱逐舰和护卫舰,有时去给美国航母跑腿,有时则和法国的戴高乐号组成“联合舰队”,以这样一种方式,维系着在航母编队中的存在。
巴西航母编队 比上不足 南美最牛
南美大国巴西不仅足球厉害,他的海军还拥有一支航母编队。即使在美国阴影的笼罩下,依然是南美地区的头把交椅。
典型 配置
■1艘自法国购买的圣保罗号航空母舰(排水3.3万吨、搭载固定翼飞机37架、直升机2架) ■1艘美制基林级驱逐舰(3500吨,40年代生产) ■3艘英制22级护卫舰(4800吨,70年代生产) ■2艘德制常规攻击潜艇
编队 分析 航母人老珠黄
美中不足的是,圣保罗号航舰在2000年出售给巴西前,已在法国海军服役近40年,可谓人老珠黄。
与之建立战斗群的舰艇,配置中多数舰艇较为老旧,使得巴西的航母编队在战斗力上无法与美、俄、法等国相提并论,但在南美地区依然是头把交椅,并有一定的中远海作战能力。
泰国 仅有航母 是不够的
泰国原本出于海上救援和打击海盗的目的,准备购买一艘直升机航母,后委托西班牙船厂建造了查克里·拿吕贝特号。一时间泰国军方雄心顿起,宣称“终于有了一支远洋舰队”。
典型 配置
■1艘西班牙船厂建造的垂直起降战斗机航母查克里·拿吕贝特号(排水仅1.1万多吨) ■搭载10多架垂直起降战斗机
编队 分析 缺乏配套舰艇
诚然,10多架垂直起降飞机依托航母这个平台,使得泰国海军的作战半径和远程控制力有了质的提升。然而,泰国尽管有了航母,但缺乏与之配套的较先进驱逐舰、护卫舰,而舰载机指挥等技术更是无法解决。
因此,崭新的查克里号航母,始终难以得到一个有效的配属编队,形成强大的综合战斗力。随着索罗斯发动东南亚金融危机,泰国财政遭到重创,雄心勃勃的扩军计划因而破产。如今,缺乏实用的查克里号基本已沦为军港的旅游景观。泰国海军的悲剧,恰恰说明,航空母舰的成军,决不能满足于象征性的“拥有”。一支有战斗力的航母编队,需要的是整体国力和军事科技的均衡发展。 (杨益)